背景:福州北大路,占地四十余畝的半野軒,曾是棋圣吳清源的故居,如今軒猶在而朱顏改,已是破落不堪。不少市民建議,希望政府能夠重視半野軒的保護,在此增設吳清源紀念館,并盡可能恢復古代園林風貌。(詳見本報前日A29版、昨日A07版、今日A08版) 好歹先立個碑 在福州并不是找不到吳清源的痕跡,在烏山腳下,就有一個吳清源圍棋會館,同樣是青磚樓馬鞍墻式,同樣是有假山有湖的福州古典庭院園林,館內詳細陳列了他的生平、照片等等,不明就里的游客,大概就把這當成是他的故居了。然而,這正是令人尷尬的地方,因為他的故居明明在北大路。這不是活生生地拆真古董,蓋假古董嗎? 少時離家,遠赴東瀛。近百歲之際,與家人敘舊時,還能說說福州話。聊起童年居所半野軒,更是飽含深情。然而,吳清源的鄉(xiāng)愁卻被硬生生搬到了別處,這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半野軒為何破敗,又被餐館、停車場包圍,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關部門或許也有難處,我們不得而知。所幸的是,它還戴著一頂“不可移動文物”的帽子,不至于灰飛煙滅。既然如此,不妨先立個碑,好歹告訴鄰里,這里走出過一代棋圣,此處是他的鄉(xiāng)情所系吧。(小宇福州) 這是城市的氣質 城市的磚磚瓦瓦,一草一木,環(huán)境和居民生活的變遷,記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和精神內涵,代表著每座城市獨特的氣質和文化符號。而人文內涵往往“寫在”一條古街道、一幢老房子、一個舊地名,甚至是一棵古樹、一座廟宇戲臺上。 隨著現(xiàn)代化城市的改造,老街道被破壞得“傷痕累累”,甚至“體無完膚”,城市文化的符號也漸行漸遠,舊時傳說再難承繼,保護吳清源古跡迫在眉睫。 作家馮驥才說,“城市的特色不是一片房子,城市人的性格也是城市的特色,歷史都沒有了,人的性格也就消失了,城市便失掉了最重要的東西?!眳乔逶垂袍E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傳承著城市文化的符號,也當把它裝扮成榕城的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馬全和 山西) 這樣的修復難以復制 半野軒是幸運的,因為是名人故居,更因為機緣,能夠在漸漸沒落,鮮為人知后重新喚起人們的注意?;蛟S,在各方呼吁下,半野軒的有關保護工作也會被提上日程。但是,這種模式又是不可復制的,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福州,我們有太多古跡需要保護,不是每一處古跡都有那么可圈可點的文化淵源,曾經有那么一位可以彪炳史冊的主人。咋看起來“底子厚”的半野軒都會被冷落的今天,很難想象還有多少“底子薄”的古跡,也正隨著歲月推移而慢慢鮮為人知,甚至被推土機推掉。要知道,城市越發(fā)展,古跡就越要保護好,這是一城區(qū)別于另一城最閃亮的標志。(林旻煜 福州) 來源:海峽都市報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