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借貸本是救“急”不救“窮”、救“難”不救“奢”,“校園貸”并非是禍,缺少安全的弦、理財的意識,就容易深陷其中】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網絡借貸早已不是新鮮事,這幾年在大學生群體中更是火爆。近日,河南一名大學生通過10多家互聯網借貸平臺,利用同學的私人信息借款數十萬元,因無力償還而跳樓自殺。一段時間以來,“校園貸”引發(fā)的借貸隱患甚至債務悲劇,不時見諸媒體,提醒我們必須繃緊風險教育這根弦。 應該說,“校園貸”有其積極意義。當前,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熱情高漲,對很多并無資金積累和外力支持的年輕人來說,用借貸搭個創(chuàng)業(yè)的梯子,不失為一種選擇。同樣,借貸助學并用自己的努力償還債務,以便順利完成大學教育,也能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曾有人統(tǒng)計,學生貸款主要用于消費、創(chuàng)業(yè)、助學,分別占40%、40%、20%,并隨時間點不同而有所波動?!靶@貸”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產物,的確為尚未具備收入自足能力的大學生,打開了一扇“經濟解困”的窗。 然而,高利息也意味著高風險,尤其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正如我們不能將大學生借貸視為一種拜金和過度消費的陋習,同樣,我們也不能認為每一筆“校園貸”都使用恰當。這幾年,大學生借貸的群體越來越龐大,除了還不上款而輕生的極端個案外,諸如女生還不起貸款成了貸款公司業(yè)務員、貸款3萬滾成70多萬被逼躲在家里、借貸消費后從“月光族”變成了“吃土族”(網絡用語,意指花銷超預算,窮得只能吃土了)等等,都讓貸出來的“土豪”顯得有些灰頭土臉。只看到借貸消費時的艷羨而忽視瀟灑之后的付清壓力,只有創(chuàng)業(yè)的沖動和激情卻缺少相應的能力與學習,不免給自己甚至家人挖了個大“坑”。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生面對“校園貸”,能不能提高財商、有沒有風險意識,就顯得格外重要??吹絼e人購物,自己“囊中羞澀”,要不要貸款攀比一下?賭博、彩票充滿了誘惑,能否借平臺的錢來賭自己的幸運?創(chuàng)業(yè)勇氣可嘉,但是不是需要更深謀遠慮的考量?這樣看似“左右為難”的選擇,其實一方面在考驗著大學生們的自制能力和適度意識,另一方面在風險之下潛藏著陷阱。說白了,大學生借貸本是救“急”不救“窮”、救“難”不救“奢”,缺少安全的弦、理財的意識,就容易深陷其中。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網絡借貸平臺的安全缺陷和風險漏洞,在很大程度上給“校園貸”亂象添了一把“柴火”。正因為貸款門檻低、條件限制少、辦理快捷,才具有校園吸引力;相反,也讓不少人混淆了剛性需求和膨脹需求的區(qū)別。如果借貸平臺放縱甚至迎合虛假消費能力,那么無異于把自己推向風險的暴風口。網絡借貸平臺和主管部門只有引導正確的消費觀和誠信品質,才能利用好市場優(yōu)勢。可以說,“互聯網 ”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該建立在對用戶供需相對匹配的支持上,一味地打法律的擦邊球、鉆監(jiān)管制度的空子,定會得不償失。 年輕意味著激情,但任性的青春也要警惕風險。保護大學生,教育大學生,校方與父母更是責無旁貸。有人說,大學生往往都具備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該自主負責地處置財務糾紛。然而,他們經濟不獨立、財務不自由是客觀存在的,學校和家長理應在思想引導、財商培養(yǎng)、風險教育上下功夫。理性消費不能在大學教育中缺席,求欲不求知更不能成為主流。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和風險意識不沖突,家庭和學校教育跟上了,才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