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錄非所愿”病根在應試教育

2017-08-18 07:56:58?艾琳?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第三方數據公司麥可思對部分院校2015級、2016級的本科新生研究發(fā)現,有八分之一的本科生有轉專業(yè)的意愿。其中,近四分之一所學專業(yè)非首選的新生想轉換專業(yè)。即便是所學為首選專業(yè)的新生,其中也有十三分之一的新生想要轉專業(yè)。更有甚者,對2015級、2016級有退學意愿的新生研究顯示,29%的本科生想要退學的主要原因為“所選專業(yè)與自己預期不符”。

造成學生對專業(yè)不滿意的原因很多,除了興趣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就業(yè)以及就業(yè)后的收入狀況。凡是就業(yè)率高、就業(yè)后收入水平較高的專業(yè),大多是熱門專業(yè),也是學生愿意學的專業(yè)。即便不太符合自己的興趣,在就業(y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很多學生也會選擇和羨慕這樣的專業(yè)。

問題是,這樣的專業(yè)畢竟有限,更多的學生需要在非熱門專業(yè)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并在畢業(yè)后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從學校的角度來看,也不可能把所有學生都轉向熱門專業(yè)。不然,熱門專業(yè)也會變成不熱門。

這也意味著,“錄非所愿”將會在長時間內存在,在許多學生的身上發(fā)生。不過,“錄非所愿”到底是真非所愿還是假非所愿,這些自以為專業(yè)與自己不對口的學生,到底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知識結構、理解水平等有多少了解,值得深究。

盡管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出學生對所學專業(yè)不滿意的問題比較嚴重,很多學生希望換專業(yè),但如果真的給他們換了專業(yè),是不是就真的能夠學好,就真的專業(yè)對口了,也是一個疑問。對多數學生來說,實際并不清楚自己真的喜歡什么、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更多情況下,是一種沖動、一種熱情、一種跟風跑,凡是學習認真、做事踏實的學生,很少有認為自己專業(yè)不對口的。

很多學生,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在家長的要求下,奔著大學而去了,所學的知識、所花的時間、所付的精力,都是與考上大學、考上什么大學密切相關。因為,在應試教育下,只有分數能夠左右學生的去向,左右學生在中學時代的行為,左右學生家長的思想。也就是說,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以及學校,都是跟著應試教育的這根大棒走的,都是奔著同一個目標去的。

當考試成績出來,家長、老師在為考生填報志愿時,把眼睛盯住了就業(yè)、盯住了就業(yè)后的收入水平,成績好的大多填的是好學校和好專業(yè),成績一般的當然只能是別人挑剩下來的學校和專業(yè)了。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會出現專業(yè)不對口呢?考生又有幾個對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真正了解的呢?他們的所謂能力和水平,在中學時代更多地被成績替代了,被繁重的學習任務替代了,根本沒有其他方面的評價指標,導致那些真正有成績之外能力的學生,反而變成了沒有能力者。

要解決“錄非所愿”問題,關鍵還要改革現行的教育體制,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讓學生能夠從中學階段就著力于能力培養(yǎng)、綜合素質提升,能夠將分數與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習與社會活動結合起來,真正形成想學的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要多學,而不是單一的學校指定、考試指定、分數指定。

當然,改革教育體制只是一個方面,學生轉變觀念也十分重要。如比爾·蓋茨所說,公司員工在學校里所學的東西,僅僅是現在掌握知識的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知識來自于后天的學習。這說明素質很重要,能力很重要,很多知識是在進入社會后學的,學生在學校主要把基礎知識學好就行,更多的時間,應當花在社會調查、社會實踐、非專業(yè)類知識與學習。一旦進入社會,有了屬于自己的工作崗位,再去學習專業(yè)知識,把已經掌握的知識與需要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與工作結合起來,綜合素質就會大大提升。

所以,大部分學生其實不必為自己的專業(yè)發(fā)愁,不必花時間和金錢調整專業(yè),尤其是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不能因為調整專業(yè)而讓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