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普通高中教育不能只有升學功能

2018-01-17 07:52:01?熊丙奇?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教育部昨天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頒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強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準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yè)發(fā)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從新頒布的課程方案看,上述目標主要是通過優(yōu)化課程結構和提升課程標準實現(xiàn)。在優(yōu)化課程結構方面,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其中,必修課程根據(jù)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jù)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統(tǒng)籌規(guī)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yè)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回顧我國過去的課程改革,在課程結構方面,都設置了必修課、選修課、拓展課等不同類型。其中,選修課與拓展課主要用于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素養(yǎng),可是在具體實踐中,不少學校并沒有按規(guī)定開設選修課和拓展課。有的是因為投入不夠,沒有師資,開不出來,有的則是雖然開出了相關課程,可這些課程被必修課擠占,學生要把更多時間用在與高考緊密掛鉤的必修課上。

按照課程功能,未來的高中課程有服務于學生高中畢業(yè)的課程體系,有服務學生高考升學的課程體系(選擇性必修),以及服務學生參加自主招生、拓寬視野的課程體系(選修)。如果高中辦學還是緊盯高考升學,部分示范性高中可能會重視服務于自主招生的課程體系,而其他學校則大多還是會以高考課程體系為主,不愿意開設選修課,或者走形式。

這種情況在浙江實行新高考改革后,已在部分普通高中出現(xiàn)。2016年10月,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下發(fā)通知指出,部分高中存在擠壓選修課程課時的問題,各年級每周選修課程課時比例少于20%,或用考試科目暗中替代,甚至搞“陰陽課表”。

要避免這一問題在落實新課程方案時出現(xiàn),需要配套保障措施。首先,要進一步推進高考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的高考改革,在考試改革上擴大了學生的考試選擇權和學科選擇權,但是,在錄取制度改革上,尚缺實質性突破,仍舊按考生高考科目分數(shù)總分進行錄取。部分高校試點的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只是和高考集中錄取嫁接。很多學校和學生都主要關注高考科目,不但不關心高考科目之外的課程學習,就連學生選科時,也首先考慮怎樣獲得高的高考分數(shù),而非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因此,高考改革必須進一步深化,要推進考試招生相對分離,推進高中自主辦學,按高中育人標準進行教學。

其次,要明確地方政府對課改的投入。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試點試出的一個問題是,學校要推進選課走班,可卻缺師資,沒有那么多課供學生選擇。落實新課程方案,存在同樣的問題,課程建設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如果地方政府依舊聚焦高考,覺得投入建設選修課沒有多大價值,那么,就沒有進行課改的積極性。要讓學校自行解決課程建設經費問題,勉為其難。更重要的是,由于這些課程沒有高考顯示度,參與改革的教師也沒有積極性。

再次,監(jiān)督學校依法辦學。從普通高中教育承擔的教育職責看,服務于學生升學僅是普通高中辦學職責之一,因升學目標而不開設規(guī)定的課程,就涉嫌違法違規(guī)。浙江省教育廳下發(fā)糾正學校錯誤的文件,是履行監(jiān)管責任,但我國有的地方政府對違規(guī)違法辦學加以縱容,甚至將其美化為滿足老百姓高考需求的改革創(chuàng)新,這讓應試教育越演越烈。落實新課程方案,必須嚴格依法治教。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