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老經典綻放新光彩
2024-11-19 10:07:14?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文化評析】科技讓老經典綻放新光彩 經典電影得到高清修復、古建筑實現“云端”展覽、蠶絲與生物醫(yī)學跨界攜手……依托新技術、新手段,老經典正綻放新光彩。 文化經典是各個時期主流文化的代表,浸潤著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寄托著人們的情感記憶。時過境遷,一些文化經典逐漸被湮沒在歲月的煙云里,有的因為以往的技術條件所限變得斑駁殘缺,甚者走向消亡,令人惋惜。“膠轉數”技術,讓80多年前的老電影《鐵扇公主》“舊貌換新顏”,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里,人們爭相欣賞4K修復的我國首部動畫長片。這是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復工程把經典留住的一個縮影,也戳中了很多人心底的柔軟記憶。這樣的創(chuàng)新之舉,為文化經典“老樹發(fā)新芽,枯木又逢春”提供了新路徑,在經典保護、文化傳承上頗有啟示意義。 以往,一提到經典,很多人就將其等同于“老古董”,認為它們不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在一些人眼里,“往前沖”的現代科技與“向后看”的傳統(tǒng)經典之間背道而馳,不會有什么交集。然而當下,現代科技與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融合碰撞,正帶給人們越來越多耳目一新的文化審美體驗。比如,文博會上,以數字技術展出的浯溪碑林、敦煌壁畫、三星堆青銅器引發(fā)廣泛關注,越來越多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借助科技的力量“活起來”。許許多多“美妙的反應”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科技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互相成就的巨大潛力。 現代科技以其無可比擬的技術優(yōu)勢助力老經典煥發(fā)新魅力,這是科技對經典的積極賦能,也是經典擁抱新時代的重要途徑。如果說科技本身是沒有感情的,當它與飽含深情、厚重懷舊的文化經典、文化遺產結合起來,就不再是一副冷峻的面孔,相反,它有了濃郁悠長的感情、有了與時俱進的思想、有了百轉千回的韻味、有了撩撥人心的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科技與傳統(tǒng)經典不僅可以各美其美,更可以美美與共。 科技留住經典的背后是前沿技術與懷舊感情的有機融合,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匠心精神的相得益彰。進而言之,科技激活的是經典,但又不單單是經典本身,而是一種保護與傳承的態(tài)度,一種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一種不懼新挑戰(zhàn)、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由此而論,不論是大語言模型的問世,還是其他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突破,數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都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傳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主動適應這樣的機遇,擁抱和把握這樣的機遇,更多蘊含著中華文明發(fā)展脈絡和一代代人智慧結晶的經典必將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 (作者:李思輝,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