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言歸正傳。
關于“怨婦”二字,悄悄百度了一下,加上自己的解讀,大概定義的第一條件應該是女人;第二條件是被男人冷落或者遺棄了的,打入深宮,雪藏;第三條件是對于生活的現狀心存不滿,整天緊鎖愁眉,擺著一副臭臉色給別人看?;蛟S,關于構成“怨婦”的要件,這三者缺一不可吧?當然,是否準確還是值得商榷。
古詩名家白居易在詩作《寒閨怨》中這樣寫道:“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绷攘葞坠P,連剪刀也冷,一下就把戚戚慘慘切切的怨婦素描刻畫出來了。
在舊時代的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絕對是男人的附屬,一旦不幸符合了第二條件,女人大多數只有兩種情況,要么是那些脆弱、敏感、自卑、孤僻、依賴心太強的,只能逆來順受;要么是那些多愁善感、過于浪漫、醋心十足、缺乏自信或者過于挑剔的,繼續(xù)滿足第三條件,成了名副其實的“怨婦”。
現代社會,雖然進步了。但是人的性格類型并不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fā)生改變。氣質類型屬于什么,還是屬于什么。不會因為進化而進化。因此,出現“怨婦”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男女之間,不管是在生理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都有其天生的差異,不可能苛求男女之間的差異能夠縮小。設若男女無異,造物主就不必把動物分雌雄二類了。因此,生活中只能求同存異,多些溝通,多些理解,減少因為差異帶來的不可避免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