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曾問他的老師孔子,他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子貢“器也”。子貢又問是什么樣的器,孔子說是瑚璉。這段對話,見諸《論語·公冶長篇第五》。瑚璉是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于是有學(xué)者說,孔子認(rèn)為子貢有執(zhí)政的才能。那么,這是夸獎子貢了。
《論語·為政篇第二》中卻有一條:“子曰:‘君子不器?!币簿褪钦f,君子不能像一件器具,只有某一特定的用途。既然“君子不器”,孔子卻說子貢如器,前后連貫著理解,則是說子貢不是君子了,看來那句話又不像夸獎。
子貢如器,他的特長就在言語,這在《論語·先進(jìn)篇第十一》中寫得明明白白。他的擅長言語,并非擅長辯說,而是擅長游說,所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利”,讓人家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意見。在孔子的弟子中,能為國家建功立業(yè)而且卓有成效如子貢者還真不多。對此,《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詳細(xì)記載。簡略地說吧,有一位叫田常的人要在齊國作亂,就想轉(zhuǎn)移齊國的軍隊(duì)攻打魯國。魯國危難時刻,子貢挺身而出,先至齊后赴晉,中則往返于吳越之間,無論在齊在晉在吳在越,均向?qū)Ψ街戈惱?,讓人家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的軍?duì)聽從他的調(diào)遣,如此以四兩撥千斤,當(dāng)他返回魯國之時,魯國已經(jīng)安然無恙。司馬遷說:“子貢出,存魯,亂齊,破吳,強(qiáng)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讀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那段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文字的人,都會為子貢的游說所折服,他簡直就是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的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