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間向上,凝聚“道義”的力量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1-10-20 編輯:黃水來
然而問題是,大多數(shù)擁有話語權(quán)的“人士們”覺得,只有把她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自己才是“正常”的人,是“中間者”;如果把阿婆的行為視為平凡的民間立場,即“中間者”,自己既不好意思作從上而下的“審視者”,更沒有資格做平起平坐的“對話者”,無形中淪落為“中間者”以下的人。這樣,他們不愿意,官員們更不愿意。 于是自古以來,高蹈上水之善、梅竹品格,充滿“道義”的文章比比皆是,而赴湯蹈火、以身作則的實例相比于那些文章,卻少之又少,畢竟寫文章容易,做事情難。 反觀過往,把那些做平凡事情的民間人士宣揚成“無人能及”的典范,本身意味著把成長在民間沃土的道義栽進了博物館的“花盆”,其意義更接近“觀賞與瀏覽”,博得的更多是“佩服” 、“贊嘆” 與“不可及”,也意味著意識形態(tài)中的“道義”與社會存在中“道義”的斷裂。 我們不得不尋找一種途徑,讓“道義”成長在民間永葆生機的同時,挖掘的立場也更接近“民間”,樸實、簡單、真誠,離我們很近。這樣凝聚的力量,既具有民間基礎(chǔ),也符合社會“共識”,顯得堅不可摧。猶如和個別高喊“救人助人”的慈善機構(gòu)相比,阿婆的行為,則更具有號召力、感染力。 |
相關(guān)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wǎng)旗下網(wǎng)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