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怎樣過著無憂舒心的日子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8-06 編輯:黃水來
三叔公一生種田,本分老實,輩分較高,人們都很尊敬他。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都有自己的新房,各自一家人過日子。三叔公仍居住在舊厝又矮又破的房子里,自己安灶做飯。灶房就在住房旁走廊下的洋溝里,過去是豬舍,用廢磚或礫石圍起來,上面蓋瓦?,F(xiàn)在,里面砌個簡便的灶,兩位老人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做飯吃喝。后來,他老伴去世了,孤獨和痛苦陪伴著他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三叔公是被迫走投無路,絕望而自盡的。鄉(xiāng)親們議論紛紛:怎的世道變得這樣子? 是啊,三叔公的兩個兒子都是農民。但兩個兒子對待三叔公迥然不同。二兒子比較孝順,有錢愿意給老人花。大兒子大兒媳婦就不一樣,大兒媳婦是個潑婦,總認為老人累贅,對他橫眉豎眼,大兒子怕老婆,是“娶了老婆忘了娘”的人。兩個兒子分家后,那時三叔公身體還健壯,能勞動,自己有一份責任田,收成的稻谷,夠口糧,不需要兒子負擔。到了80歲后,人老了,身體也不如前了,不能下地勞動了,作為兒子的理所當然要負責口糧和生活費。二兒子給了,但大兒媳婦拉下的臉,像從糞坑里撈出來一樣,沒好聲氣地說:“我自己大人小孩一群,吃喝都困難?!保褪遣唤o。三叔公拿著袋子到大兒子那兒要谷子,大兒媳婦見了,兇神惡煞地罵了一頓,將麻袋和扁擔扔下樓去。一去二來,三叔公實在忍無可忍,就找村干部來幫忙。村干部對大兒媳婦好說壞說,就是不理你。三叔公又找鄉(xiāng)里的司法辦干部來調解,算是勉強答應給糧食。兒子兒媳婦是他最親近的人,連口活命的糧都得不到滿足,三叔公的心涼透了,氣也受夠了。 三叔公就這樣跟大兒媳婦磕磕絆絆中挨到90高齡。后來,三叔公身體欠佳,駐進了醫(yī)院,不多久出院了,住在老二家里調養(yǎng)身體。今后只能由兩個兒子輪流供養(yǎng)。三叔公在二兒子住了一段時間,說要回去由老大供養(yǎng),一碗水端平,他才心安理得。二兒子挽留不住,三叔公到家后,對老大說自己身體這樣,不能做飯,要在大兒那里吃飯。大兒媳婦沒好聲氣地回答:“我忙著呢,沒辦法,你自己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