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安建雄:疼痛治療提倡“三先三后”
jianaisc.com?2014-07-28 17:35:26? ?來源:光明網    我來說兩句

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頭痛就看神經科,關節(jié)痛就看骨科,“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這是目前大多數患者的就醫(yī)觀念

但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多學科疼痛醫(yī)學中心主任安建雄博士表示:有些疼痛不會隨疾病的治愈而消失,它們會演變成為慢性的、頑固的神經性疼痛。治病講究標本兼治,不但要消除表面的病癥,還要根除引發(fā)疾病的病因,這樣病人才能痊愈,病情才不會反復。

據統(tǒng)計,目前有40%左右的人飽受慢性疼痛的傷害,且90%的患者都沒有得到治療,也不知道該到哪個科室去治療。

2007年7月16日,國家衛(wèi)生部正式下文通知,在《醫(y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增加“疼痛科”診療科目,主要業(yè)務范圍是慢性疼痛的診斷治療,這是自1994年以來衛(wèi)生部惟一放行的一級診療科目。根據這一文件,我國二級以上醫(yī)院將開展“疼痛科”診療科目診療服務,止痛成為人們就醫(yī)的單列目標。

關于“疼痛”,光明網記者采訪了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院長助理、多學科疼痛醫(yī)學中心主任安建雄博士。

光明網記者:什么是疼痛?“疼”和“痛”是否一樣?

安建雄博士:1979年,國際疼痛研究會(IASP)給疼痛的定義:“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xiàn)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

而我國較早的生理學教科書給疼痛的定義是:“疼痛是任何刺激達到一定程度都可以引起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常伴有防御反射。”

在這個定義里有三個意思,一是任何刺激到一定強度就可以導致疼痛,因此疼痛廣泛存在;二,疼痛是個情緒反應,因此一定有精神心理因素參與; 三,由于疼痛可以引起防御反射,因此疼痛有很重要的生理意義。比如,當人體受到物理、化學等刺激或傷害時,人類會迅速逃避這些傷害以保護自身受到進一步損傷.因此從防御功能看,疼痛有重要生理意義,此時也被稱為“好痛”。實際上,世界上的確存在一種叫“先天性無痛癥”的罕見病,這種孩子出生后因沒有痛覺而表現(xiàn)得異常勇敢,可以上刀山,下火海。這類病人多數都因不能躲避傷害性刺激而夭折。

一般認為“疼”和“痛”是一回事。但“疼痛”和“痛苦”是有區(qū)別的。疼痛一般指軀體損傷后直接導致的生理上的傷害性感覺,而痛苦則是軀體疼痛伴有病人家庭和社會等諸方面問題,從而引起病人精神上的繼發(fā)苦痛.痛苦是疼痛的延伸.

光明網記者:疼痛是病嗎?

安建雄博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我們可以這樣說,人類醫(yī)學史,某種程度上就是與疼痛作斗爭的歷史. 不難設想,我們的祖先不可能從病理生理甚至分子和基因水平認識疾病,他們開始可能更多地是為溫飽而與大自然作艱苦的斗爭. 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傷或疾病感到疼痛,然后就想法設法在大自然中尋求止痛的方法,如中草藥和按摩等, 這應該就是古代醫(yī)學的開始. 可以認為,遠古時代疼痛就被認為是疾病.

當醫(yī)學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人們開始認識疾病本質,人們把疼痛看作是疾病的一個癥狀, 此時雖然醫(yī)學發(fā)展了, 對疾病的認識深入了.但因強調病因治療而使得對疼痛的控制普遍被忽略,結果是人類的生命質量受到影響. 直到在上個世紀大部分時間里,這種理念一直占主導地位.

上世紀80年代后, 醫(yī)學開始從重視壽命轉向同時也重視生命質量. 對疼痛的正確認識和處理成為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與(除外用于吸毒)嗎啡人均用量呈正相關。換言之,嗎啡人均用量可以代表一個國家人民的生存質量和醫(yī)學發(fā)展水平。當時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計劃“在20世紀末在全球范圍內控制人類癌痛”, 而國際疼痛研究會則提出 “疼痛不再是疾病癥狀,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疼痛是血壓,脈搏, 呼吸和體溫外的第5生命體征等”. 這些提法對促進疼痛治療的確起到推進做作用,但 “疼痛本是就是疾病”的說法顯得勉強。的確,某些疾病如三叉神經痛和慢性腰背痛等疼痛性疾病的主要矛盾是疼痛,治療的主要目的也是緩解疼痛,但細究起來,疼痛仍然是某些疾病的一組癥狀,我們對這些疾病的原因雖然沒有完全了解,但我們的研究畢竟逐漸逼近真理。也就是逐漸接近疾病本質.毫無疑問,人類最終要通過病因治療來戰(zhàn)勝這些疼痛。

因此,對“疼痛本事是疾病嗎?”的正確回答是: 疼痛仍然是疾病的主要癥狀之一,對于某些病因尚不清楚,且主要表現(xiàn)為疼痛的疾病,應積極控制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關于疼痛流行病學有很多研究,多數疾病的疼痛幾乎都有流行病學數據.但總的說來,來醫(yī)院就診的病人中有60%有疼痛主訴.因此,疼痛是臨床上最多見和最主要的癥狀。

光明網記者:哪些疾病容易引起疼痛?

安建雄博士:實際上,人類很少有疾病不伴有疼痛, 從頭到腳幾乎所有的組織器官發(fā)生疾病或損傷時都會有疼痛發(fā)生. 但由于功能和防御需求的發(fā)展進化, 不同組織和器官對疼痛刺激的表現(xiàn)有所區(qū)別,如軀干對刀割,針刺及火燒等敏感,而內臟則對化學和牽拉刺激更敏感,這是由于人類軀體和內臟經常遭受損傷類型,由于機體防御需求的不同進化而來: 軀體容易受到機械打擊,而內臟發(fā)上疾病更多地是化學刺激。

人類最常見致痛因素是炎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炎癥幾乎參與所有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 其他因素包括缺血、損傷、梗阻和壓迫等。神經系統(tǒng)病變本身引起的疼痛通常稱為神經病理性疼痛,以往人們把炎癥疼痛和神經病理性疼痛割裂開來,但近年研究證實,炎癥的確參與很多神經病理性疼痛過程,早期抗炎干預可以減少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發(fā)生率。精神疾病也可以引起疼痛,軀體化是最常見的心因性疼痛,這是電休克治療心因性疼痛的病理學基礎.

醫(yī)生們?yōu)榕R床工作便利,把疼痛分為急性疼痛(包括術后疼痛,內窺鏡檢查和燒傷痛等) 、分娩疼痛、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

光明網記者:哪些疼痛需要去疼痛門診?

安建雄博士:國際上通行的疼痛診療機構一般分為兩大類: 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服務. 一般急性疼痛服務(Acute pain service, APS)主要服務對象是術后疼痛病人,主要手段是病人自控鎮(zhèn)痛技術(Patient-control Analgesia, PCA). 此項服務雖然已經非常成熟, 在我國PCA技術已經推廣,但APC建設遠未普及. 在北京的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等醫(yī)院建立和堅持規(guī)范化APS管理,已經成為麻醉與疼痛醫(yī)學的醫(yī)療常規(guī)。

與急性疼痛相比,慢性疼痛診療要復雜的多,國際上大約存在以下5種疼痛診療機構大:

多學科疼痛中心(mutidisciplinary pain cener, MPC) :一般由三個學科組成,包括兩個醫(yī)學學科加精神或心理學。醫(yī)學學科通常為麻醉科、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比較大型的疼痛中心也有康復科及理療科等。多學科疼痛中心的基本任務包括醫(yī)療、教學和科研;而臨床服務包括門診、住院和急診。

多學科疼痛門診(mutidisciplinary pain clinic):學科組成和臨床服務與多學科疼痛中心一致,教學和科研為選項。

疼痛門診(pain clinic):由三個以上醫(yī)生組成,其中應有一名心理/精神醫(yī)生。承擔急診任務。

單科疼痛門診(modality-oriented clinic):應用某單一技術對疼痛進行治療,如麻醉醫(yī)生開展神經阻滯,而針灸醫(yī)生用針刺療法。

癥狀疼痛門診(syndrome-oriented clinic):如頭痛門診或腰痛門診。

根據上述疼痛機構設置可以看出,在設有大型多學科疼痛中心的醫(yī)院而言,任何疼痛疾病都可以去看疼痛中心。但一般認為,最適合去疼痛門診的是那些反復診治不愈的慢性疼痛病人,如腰背痛和偏頭痛等。

光明網記者:例如頸腰痛或關節(jié)痛的患者,來疼痛中心就診會不會不專業(yè)?

安建雄博士:實際上幾乎所有的醫(yī)生都有一個自覺或不自覺的傾向,就是愿意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納入自己診療范圍。世界上沒有萬能藥,也沒有萬能科室。任何治療方法都有嚴格的適應癥,實現(xiàn)個性化醫(yī)療,為每個病人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始終是醫(yī)學追求的理想目標。疼痛醫(yī)生基本來自不同學科,利用自己掌握的不同知識和技術對疼痛進行干預,對疼痛的整體認識難免有偏頗,正因為如此,疼痛醫(yī)學先輩們從開始就提倡不同學科聯(lián)合組建疼痛醫(yī)學中心,而不是疼痛科,以期給罹患疼痛的患者正確診斷和科學合理的治療。實際上多學科會診已經成為疼痛領域避免誤診誤治,保證正確診治方案實施的有力保障。

光明網記者:目前您的病人有哪幾類?

安建雄博士: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疼痛中心服務范圍非常廣。急性疼痛包括術后疼痛、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檢查、無痛分娩等,特別地我們常規(guī)開展無痛口腔治療。

我們幾乎接受所有類型慢性疼痛病人。但經過長期的努力,對被稱為不死的癌癥的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早期和中期股骨頭壞死及手術失敗后腰背痛等幾個公認疑難疾病方面獲得重要突破。其中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在病例數、治愈率等方面已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景步ㄐ鄄┦砍晒戎伟滩『喜畎捳詈笊窠浲础?/p>

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疼痛中心是迄今世界上唯一自己擁有無痛電休克的疼痛診療機構,對軀體化(心因性疼痛)有確切且不可替代的療效。近年來為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范圍內的頑固性心因性疼痛患者治療,取得令人矚目的療效。【安建雄:讓壞死股骨頭起“死”回生】

光明網記者:普通百姓對疼痛的認知是否有一些誤區(qū)?

安建雄博士:對疼痛的認知誤區(qū)其實更多地來自醫(yī)護人員。傳統(tǒng)的癥狀學說和疾病學說都不完整。正確的觀點應該是: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發(fā)作具有生理防御功能和臨床診斷價值,但明確原因的嚴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除外給病人帶來痛苦并造成各系統(tǒng)器官功能障礙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此外,對生命質量的認識也會促進對疼痛采取積極措施。

光明網記者:您是否可以介紹下,疼痛對人體的危害?

安建雄博士:作為一種傷害性刺激引起的反應,急性疼痛有一定的臨床診斷意義,如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提示有急性闌尾炎;瀕死樣胸前區(qū)疼痛提示有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等。然而原因明確的嚴重急性疼痛如術后疼痛,以及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背痛和癌癥疼痛的功能,除了給病人帶來痛苦,給幾乎所有的系統(tǒng)和器官和系統(tǒng)造成損害外,已經沒有任何積極意義。首先疼痛會給病人帶來不愉快和焦慮,而長時間的疼痛必定導致病人抑郁,嚴重的甚至可以導致病人輕生;手術后疼痛可以導致負氮平衡,從而影響傷口愈合;疼痛引起的應激反應可以增加心血管做功和負擔;疼痛引起呼吸受限從而導致缺氧和肺部感染;分娩疼痛可以引起產婦過渡疲勞和胎兒缺氧等等。

光明網記者:您是否可以介紹下疼痛的治療原則?

安建雄博士:我們團隊在臨床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基本理念,適應癥金標準和治療原則:

1)基本理念:a可以治不好,但不能治壞(first do not harm)。特別重視避免給病人帶來醫(yī)源性生理、精神和經濟損失。b主張多學科治療疼痛,

2)適應癥選擇金標準:只把自己或親人愿意接受的方法用于病人。

3) 提倡“三先三后”原則:先簡后繁,先安全后危險,先無創(chuàng)后有創(chuàng)。

作為病人,最重要的是及早就診。第一,當疼痛作為疾病的一個信號(也就是“好痛”)時,可以及早得到處理,防止死亡和殘疾,如心絞痛不及時正確治療可以導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第二,急性疼痛及時正確的處理,可以防止慢性疼痛發(fā)生,這一點是疼痛治療上由重要意義。

光明網記者:目前疼痛有哪些治療手段?

安建雄博士:疼痛治療除外經典的藥物、物理療法、針灸、手術及心理精神療法外,目前最常用的是神經阻滯和射頻等介入療法。神經阻滯最初是麻醉醫(yī)生用局部麻醉藥選擇性地阻斷目標神經,為外科手術提供無痛條件. 二戰(zhàn)期間,美國麻醉學家Bonica等開始將神經阻滯用于慢性疼痛治療,戰(zhàn)爭結束后他在華盛頓大學建立了著名的由麻醉科、神經外科和精神心理科等學科組成的多學科疼痛中心,并成立國際疼痛學會和疼痛雜志。Bonica是一位世界輕重量級摔跤冠軍,他自己后半生飽受疼痛折磨,曾被他的繼承人神經外科醫(yī)生多次開刀手術,但他的傷痛始終沒有得到緩解, 成為外科技術治療疼痛一個諷刺性故事.

藥物是古老并流行的鎮(zhèn)痛方法。經典的鎮(zhèn)痛藥主要有兩類,嗎啡為代表的阿片類和阿司匹林為代表的水楊酸類. 前者通過作用于受體,而后者是通過抗炎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當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時具有協(xié)同作用。類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也被用于炎癥疼痛的治療??拱d癇藥則被用于三叉神經痛為代表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經典的抗癲癇藥包括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一般認為這些藥物主要是緩建而不能治愈疼痛。用于慢性疼痛時尤其如此. 然而我們研究小組最近卻發(fā)現(xiàn),在神經病理性疼痛早期使用普瑞巴林可以有效防止和逆轉神經病理性疼痛形成.

改變藥物劑型或給藥途徑可以有效提高藥物的鎮(zhèn)痛作用并減少其副作用.比如嗎啡以往主要是口服或靜脈及肌肉注射,目前不僅口服嗎啡有控釋和緩釋劑型,也可以皮下或直腸給藥。麻醉醫(yī)生將嗎啡注入椎管內鎮(zhèn)痛可以將藥量減少100倍,副作用大幅減少而且不會成癮。利用這個原理,人們將可以通過遙控修改程序的儲藥泵植入體內,并通過導管與椎管連接,治療某些無法治愈而需要長期使用嗎啡的疼痛。

試圖手術切斷神經而達到鎮(zhèn)痛目的的想法是機械唯物主義的典型案例。切斷神經后,絕大多數疼痛不僅不能治愈,而且會并發(fā)麻木,稱為痛性麻木,使得病人更加痛苦不堪。化學(酒精和石碳酸)或物理性(射頻)破壞神經方法,除外用于損毀半月神經節(jié)治療三叉神經痛外,已經逐漸減少和廢棄。手術治療腰背痛也曾風靡一時,然而不幸得是術后高達30%病人最終形成腰椎手術失敗后腰背痛, 此時外科醫(yī)生從解剖角度看認為手術是成功的,但病人的疼痛卻揮之不去,而且經過手術的腰椎給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帶來困難. 盡量避免選擇破壞性措施鎮(zhèn)痛已經成為疼痛醫(yī)學界的共識。

1965年,來自英國和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在美國著名的《科學》雜志發(fā)表“疼痛閘門學說”, 則是世界疼痛醫(yī)學史上一次重要事件。這個學說的核心內容是對機體相對微弱的刺激可以興奮較粗大的神經纖維, 從而抑制主司疼痛的細小神經纖維。這個學說實際上解釋了針刺、電脈沖刺激和按摩等物理療法的機制。此后痛覺閘門學說又得到補充: 來自上級中樞神經的信息也可以對疼痛進行干預。這些學說成為后來脊髓電刺激和腦深部電刺激等高科技設施治療疼痛的理論基礎,基于這一理論的治療雖然很少有治愈疼痛的可能,但的確可以提高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針對疼痛部位或疼痛責任靶點進行治療已經成為目前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通常經過經皮穿刺手段實現(xiàn),這種介于藥物和外科手術之間療法通常被稱為介入療法。以穿刺注射為主的介入治療最早基本是建立在骨性標志基礎上的盲目穿刺, 由于精確度低而導致并發(fā)癥多,而且療效差. 于是醫(yī)生們開始采用X光﹑CT和超聲引導下進行介入治療,極大地提高了療效,并發(fā)癥明顯減少。而利用可視化技術如內窺鏡進行介入治療,則讓醫(yī)生們能在更接近直視下開展手術。

適宜濃度的三氧(O3)對人體組織有很好的抗炎和促進代謝作用,而且可以多種使用途徑。目前已經證實,多數疼痛都有炎癥參與,三氧用于炎癥疼痛已經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特別是有激素禁忌而需要抗炎鎮(zhèn)痛病人,如糖尿病患者,三氧已經成為激素的最佳替代品。老年人的疼痛多數屬于退行性改變,三氧促進代謝的特點將成為緩解老年人疼痛的重要武器之一。股骨頭壞死是一個極為頑固而且致殘率高的疾病。本研究組利用機器人及超聲適時引導等高科技介入療法加三氧綜合治療,取得超預期療效。三氧用于疼痛醫(yī)學前景廣闊。

電休克通過電能可以讓大腦產生癲癇樣放電而后進入抑制,然后再恢復正常,與電腦格式化或重啟有類似之處。電休克技術誕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最早用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以后發(fā)現(xiàn)用于抗抑郁療效更好。在治療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抑郁患者的頑固性疼痛緩解,最初認為疼痛緩解系通過抗抑郁作用介導,但進一步研究證實,電休克確實具有直接解除疼痛功效。作者所在疼痛醫(yī)學中心自2011年開始從事電休克治療疼痛工作,已經對來自世界各地傳統(tǒng)方法無效的心因性或精神性疼痛(如軀體化)取得滿意效果。迄今作者所在疼痛中心是唯一擁有電休克技術的疼痛診療機構,此項技術廣泛用于疼痛尚待時日。

光明網記者:疼痛治療是否存在誤區(qū)?

安建雄博士:由于我國疼痛醫(yī)師普遍缺乏嚴格訓練,“試錯”現(xiàn)象較為非常普遍。所謂試錯(try and error)就是由于醫(yī)生重治療輕診斷,在循證醫(yī)學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連續(xù)采用不同的無效方法對疾病進行干預?!霸囧e”給病人的身體和經濟上都帶來巨大損失。避免這種錯誤發(fā)生的措施,除外規(guī)范化疼痛醫(yī)生培訓外,多學科疼痛中心工作模式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過度醫(yī)療現(xiàn)象是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美國今年統(tǒng)計表明,對疼痛的過度有創(chuàng)治療已經給美國造成巨大社會經濟負擔,經過各種包括手術在內的有創(chuàng)治療后病人仍然在痛苦中掙扎的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有創(chuàng)疼痛醫(yī)療已經成為美國整個國家醫(yī)療保險費用上漲的直接原因之一。在我國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但類似現(xiàn)象的趨勢已經顯現(xiàn)。對疼痛過分干預不僅增加醫(yī)療負擔,也會帶來其他不良反應,甚至更多的痛苦。如濫用激素可以造成股骨頭壞死,而隨意性椎管內注射會造成椎管內粘連,給今后的治療行為帶來困難。再好的治療手段都有其嚴格的適應癥,掌握好適應癥并盡量使用簡單有效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避免醫(yī)源性浪費和損傷。

我國著名麻醉學家,現(xiàn)任中華醫(y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劉進教授在1997年時曾說,由于麻醉與疼痛醫(yī)生參與不足,我國很多病人正在承受著本應避免地痛苦!在我國一方面存在慢性疼痛過渡醫(yī)療,而另一方面,推廣舒適醫(yī)療和建設無痛醫(yī)院方面遠遠不夠。關注減輕所有接受醫(yī)療服務病人的疼痛問題長期面臨的嚴重問題。

光明網記者:您認為該如何建立有效的術后疼痛管理體系?

安建雄博士:手術后疼痛是原因明確的一種典型的急性疼痛。滿意的手術后疼痛管理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一是足夠的重視和組織保障; 二是采用科學的疼痛控制手段。組織保障方面, 目前最成熟合理的方式就是急性疼痛服務(Acute pain service, APS) 機構的建立,這個小組主要包括負責急性疼痛的主治醫(yī)生、輪轉的住院醫(yī)生(一般都是麻醉科醫(yī)生)和經過專門訓練的護士(麻醉護士), 有時候也有研究人員參與。工作內容不僅要負責術后疼痛治療的實施,而且要經常性對病人及其家屬、外科醫(yī)生及麻醉與疼痛醫(yī)學科同行,甚至公眾進行宣教, APS的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術后疼痛的持續(xù)改進, 也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涉及醫(yī)療安全、病人滿意度甚者涉及到科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并實施改進措施。在大學醫(yī)院里, APS還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劉進教授領導下,我與同事曾在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建立正規(guī)化的APS。目前在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麻醉科與疼痛醫(yī)學中心均歸屬于麻醉與疼痛醫(yī)學科統(tǒng)一管理,APS不僅承擔術后疼痛的管理, 同時承擔疼痛病房慢性疼痛病人、分娩鎮(zhèn)痛、口腔無痛治療等多種疼痛服務項目,在有效利用有限資源,提高管理效益的同時,為建立”無痛醫(yī)院, 舒適醫(yī)療”的目標扮演重要角色。

做好術后疼痛治療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提高術后疼痛控制的滿意度. 由于術后病人通??诜?zhèn)痛藥有困難,傳統(tǒng)的鎮(zhèn)痛方式是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鎮(zhèn)痛藥, 研究表明,由于給藥不及時和血藥濃度波動較大, 傳統(tǒng)術后鎮(zhèn)痛方法滿意率不超過30%,而且過度鎮(zhèn)靜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不可避免。上世紀90年代得以推廣的病人自控鎮(zhèn)痛系統(tǒng)(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成功地解決了傳統(tǒng)給藥的所有缺陷,是迄今最科學、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術后鎮(zhèn)痛模式。 PCA設計的核心機理是按需給藥和少”食”多餐。其主要依據包括: 1,不同病人對鎮(zhèn)痛藥需求差異很大, 即使同一個病人, 在不同的時間段對鎮(zhèn)痛藥的需求也不一,這一點與人們飲酒的酒量耐量很相似; 2,使用PCA技術使得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疼痛程度自行控制給藥,可以達到“呼之即來,立竿見影”的止痛效果。病人參與度高,不再需要頻繁“求人”;3,由于PCA給藥方式做到了少量多次和按需給藥,避免了給藥過量造成的過度鎮(zhèn)靜和呼吸抑制, 術后鎮(zhèn)痛副作用大幅度降低.

光明網記者:對于疼痛病人,您是否有好的建議 ?

安建雄博士:首先當我們罹患疼痛的時候要及時就診,及時就診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包括死亡在內的嚴重后果,如心絞痛轉化為心肌梗塞,惡性腫瘤成為晚期等,另一方面對急性疼痛的及時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慢性疼痛的發(fā)生,如常見的腰背痛和帶狀皰疹。

其次,當今社會已經把無痛當作基本人權,起碼不應再把對疼痛不科學的忍耐當作一種美德甚至英雄行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鴉片戰(zhàn)爭的緣故,中國人民對嗎啡心存芥蒂,一直以來把應用嗎啡與罪惡和成癮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科學使用嗎啡類藥物完全可以把魔鬼變?yōu)樘焓?。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結論顯示,一個國家的公民平均嗎啡用量與其國民產值呈正相關,換言之,人均嗎啡使用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質量的標志之一。在發(fā)達國家從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提倡給非惡性疼痛病人提供嗎啡類藥物,迄今這個理念已經成為包括我國在內多數醫(yī)生的共識。

另一方面,作為病人必須明白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治愈。伴隨年齡的增長,很多退行性疾病,如慢性腰背痛等引起的疼痛不可避免,而相當比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在相當時期內將治愈無望。對于這些病人,必須建立與疼痛長期共存(cope with pain)的正確觀念。這種觀念的建立對于他們戰(zhàn)勝困難,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記者 李然)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