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鄉(xiāng),無私奉獻
現在正熱的“埭美古村”建設也有他們一家的功勞。陳友銘創(chuàng)辦埭美薌劇團后,以戲會友,結識海內外眾多薌劇愛好者、攝影師、新聞媒體。2008年,一波海外朋友攝影愛好者團隊到訪陳友銘家,一進村便被深深吸引,對古村落的整齊劃一贊嘆不已。陳友銘一直深覺家鄉(xiāng)古村的寶貴,古村的保護刻不容緩,只是古村規(guī)模宏大,加之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單靠他及族人的力量根本無力維護,而國外友人的興致讓陳友銘燃起了希望。他請國外友人在海外、華文媒體刊登報道古村落景象,提高古村的知名度,吸引社會的關注。隨后幾年,國外攝影愛好者、新聞媒體慕名而來,每每有人到來陳友銘一家都是熱情款待,盡心引領。通過了他們的努力宣傳,“埭美古村”上了央視,吸引了諸多關注。如今的埭美古村已成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四批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
鄰里和睦,血濃于水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tài)度,特別是妻子吳麗華,平時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她都會熱心幫助。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貧困的家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血濃于水,在陳友銘一家這里得到了完美的印證。陳友銘弟弟由于過早離世,家中留下年輕的妻子和一對年幼的兒女。陳友銘一家主動承擔照顧弟媳和侄子、侄女重擔,視侄子、侄女為己出,照顧他們的起居,還供他們上學,現在侄女在他們的幫助下,已經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侄子陳世念學習成績優(yōu)異,即將高考。
崇尚科學,勤儉持家
陳友銘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jié)約。他們經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tǒng)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fā)揮作用。如:水龍頭壞了,換個皮墊、加個螺帽就廢物利用起來;全家人的洗衣水總是用盆接起來拖地或沖刷廁所;家中進行垃圾分類,剩飯剩菜給雞當飼料,瓜皮果殼等可降解的拿來當種菜的肥料;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yǎng)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jié)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并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還在在房前屋后都種植了樹木、花草,為家庭創(chuàng)造了一個舒適、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
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在日常生活中,陳友銘一家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guī)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 2017-03-09東山縣表彰121戶家庭為2017年東山“最美家庭”
- 2017-03-072016年尋找最美家庭宣傳片
- 2017-03-07福建“最美家庭講好家訓”巡講啟動 讓好家風融入千家萬戶
- 2017-03-07福建“最美家庭講好家訓”讓群眾當“主角”
- 2017-03-07福建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揭曉
- 2017-03-07福建省2016年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在廈門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