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ò耍┰谏衩氐娜嵌亚嚆~時代遺址,出土過許多“縱目”巨人。他們眼觀六路,注視著古往今來。
蜀地多難,蜀道多艱,一次次的災難磨礪,卻成就了舉世無雙的巴蜀文明,成就了川人百折不撓的品格。
“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總會由進步來補償?!钡薮蟮臑碾y如何才能推動歷史的進步,深切的傷痛如何才能凝聚為前行的力量?
一周年,按照民族的習俗,該為逝去的親人點上白燭,深情告慰:長者安居,幼者安學;全國相助,同胞相親;絕路已通,家園新生……
一周年,全國人民將再一次向大地震遇難者致哀,共和國的信心與力量會在13億人的淚光中再次凝聚、煥發(fā);
一周年,當災難漸漸遠去,傷痛漸漸平復,我們要讓災難變成財富,讓人性的光輝永存,民族的精神永在,社會的進步永續(xù)。
多難興邦,不僅在于災難在一瞬間喚醒了良知,更在于良知和責任的蘇醒帶來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而制度的創(chuàng)新,會使得公眾的熱情和力量在未來的征程上有序而持久地釋放。
多難興邦,不僅在于災難在一瞬間震出了精神認同,更在于讓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升華為推動歷史進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之中。
一切剛剛開始,重建之路依然漫長。在過去的365個日日夜夜,我們擔起了災后重建的繁重艱巨,也創(chuàng)造了北京奧運會的光榮夢想;我們經(jīng)歷了金融危機的風暴考驗,也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大地震摧不垮我們的信心,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13億人的精神認同,以人為本的國家信念,正凝聚為一種不屈的力量,深植于我們民族的肌體,推動共和國在挑戰(zhàn)與逆境中淬火成長。
“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蔽迩晷交鹣鄠鞯闹腥A民族,將以此證明自己的智慧和理性,用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演進,告慰那些曾經(jīng)閃亮又驟然消逝的靈魂,讓逝者在愛與希望中永生,讓生者在愛與希望中前行。
(九)5月12日。又一個初夏。
世界將目光再次投向中國,投向地震災區(qū)的廣袤大地。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中的許多人曾用眼睛和心靈見證了毀滅。今天,他們重赴災區(qū),見證復生。
災難的痕跡已經(jīng)變得有些模糊,頑強的野草漸漸覆蓋大自然的傷口。汶川,北川,映秀,綿竹……這些曾經(jīng)讓億萬國人血脈同搏的名字,在“重建”、“機遇”、“發(fā)展”中重現(xiàn)生機。
5月12日,在地震中救出29個人的志愿者陳巖,將以震區(qū)里的婚禮,告慰地震中遇難的親人,向世人傳遞這樣的信息:“逝者安息、生者圖強,我們應該堅強,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們應該追求幸福?!?/font>
災難磨礪精神,苦痛鑄就堅韌。民族復興漫漫征程上的中國人民,以這一年的特殊精神積淀和頑強奮斗,在艱苦考驗中慨然前行。堅強,希望,幸福,這些普通人生活與命運的吶喊渴望,交織成中華大地最動人的樂章。
我們的耳畔,再次響起胡錦濤總書記的堅定話語:“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勇的中國人民!”(任仲平)
(責編:謝添實)
- 2009-05-12震后一年 新生新人新日子
- 2009-05-12胡錦濤會見出席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紀念活動的外國駐華使節(jié)
- 2009-05-12各地舉行活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