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怎么樣讓老百姓、公眾理解氣侯的變化,我們采訪中感覺老百姓離低碳太遙遠了,如何讓老百姓意識到他們也能參與到節(jié)能減排?
徐匡迪:這個問題太重要,在北京的老百姓應該有感受,0.74度一年的溫度升高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出來,但是從地球觀測衛(wèi)星能看到喜馬拉雅山的冰川大量的后退,大家知道喜馬拉雅山是中國的西部所有大江大川的源頭,東南亞的湄公河,所以等到上面的水源枯竭,冬天的雨雪下得少,最后資源就干了,所以我認為不但大學課程里面要開資源環(huán)境這方面的課,而且從小學生開始就應該教育。
就像日本他們從小學生就講,日本是一個地理狹窄,資源貧瘠的國家,日本要在世界上立國就必須要教育和科技,必須要靠技術來提高生產的效率,才能和其他國家競爭,所以我們國家這方面的教育過去講地大物博,實際上地不算小,但物不怎么博,因為我們人均起來就少了。同時要把節(jié)約變成社會時尚,吃東西比如說到飯館里面中國人到餐館點菜,服務員希望你點得越多越好,可是你如果在歐洲的餐館吃,你點菜的時候你點了三個四個他就問是不是還有別的客人,如果就你兩個人夠了,等到你吃了不夠我再給你加,你再點我們可以給你添,因為他們認為浪費是可恥的,并不是光榮的事情,而我們認為浪費是擺闊、顯譜,這個要改變。
另外環(huán)境也是一樣,你到公園散布,看國外老頭老太太散步,口袋里裝著塑料袋,看著別人報紙沒有收他就收,他認為這是我的城市,我的公園我有責任要把它保護起來,我覺得我們不從教育出手,單靠漲價是不能解決的。
重慶晚報記者:剛才你談到重慶今天39度,是不是氣溫不正常的表現(xiàn),是不是全球變暖的現(xiàn)象?
徐匡迪:從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出現(xiàn)異常氣侯還不能說全球變暖,因為全球變暖是一個大氣候、大空間、大時間概念,要積累幾十年的溫度,積累幾十年的全球各大洲的氣侯數據來確定是變冷了還是變暖了,所以局部變暖并不是全球氣候直接的因素,或者直接的表現(xiàn)。重慶接待辦的給我說,在過去重慶也曾出現(xiàn)過這樣的天氣情況,本來你這個年紀還不夠大,沒有經歷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