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 前赴后繼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革命進入了全面抗戰(zhàn)階段。在這長達8年的艱苦歲月里,上杭人民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繼,共赴時艱,譜寫了一頁頁動人的歷史篇章。
全縣實現(xiàn)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后,1938年初,閩西南紅軍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二支隊,3月初在龍巖白土誓師北上,赴皖南前線抗日。上杭的紅七支隊、各區(qū)游擊隊100多人和上杭子弟占有很大比例的杭永游擊隊編入了這支英雄部隊,同時出征。
在八年抗戰(zhàn)中,上杭籍的八路軍、新四軍將士在抗日前線英勇殺敵,奮不顧身,許多人屢立戰(zhàn)功,有89人先后為國捐軀。如新四軍二支隊政治部主任羅化成,雖心臟病不時發(fā)作,可他想到國家民族利益,堅守崗位,終于在1940年2月27日帶病在大雪中督戰(zhàn)時,病情惡化,以身殉職。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在追悼詞中稱贊他是“最實際的救國人才”。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政治委員兼蘇南軍政委員會主任廖海濤,在1941年11月28日,其所在旅部機關遭受敵偽3000多人突然包圍時,為掩護旅部機關人員特別是正在開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各縣干部轉移,他與旅長羅忠毅率領只有1000余人槍的武裝阻擊敵人。血戰(zhàn)竟日,最后壯烈犧牲。他是福建籍新四軍在對日作戰(zhàn)中犧牲的一名最高級別的指揮員。蘇南人民稱他是“心中的一座不朽豐碑”。
在前方將士奮勇殺敵的同時,處在家鄉(xiāng)的上杭人民也不甘落后,上杭黨組織積極發(fā)動群眾組織抗日救亡團體如上杭抗敵后援會,組織各種文化活動大力宣傳推動,使抗日救亡運動高潮迭起,前后捐獻了大量物資支援前線。在頑固派反復制造反共摩擦,進攻抗日力量,閩西國共合作局面宣告破裂的環(huán)境下,上杭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采取精干隱蔽,蓄力待機方針,把共產黨員分散到群眾中隱蔽生產,既保存了自己,保護了群眾利益,也積蓄了力量。為了武裝自衛(wèi),1944年,閩西黨組織在上杭縣境內再度成立了一支閩西人民武裝——王濤支隊,一批上杭人民子弟兵參加了這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