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新聞媒體正根據(jù)中宣部等五部委的要求,組織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新聞編輯記者紛紛深入山區(qū)海島,走進工礦企業(yè),寫出了很多來自基層第一線的好看耐看的精彩文章,很受民眾歡迎。
新聞媒體是黨的重要思想輿論陣地,位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前沿,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特殊重要的工作,不但中央、省委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也高度關切,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報道什么,不報道什么,怎么報道,這支隊伍的素質如何,形象如何,都會在全社會引起很大反響。
新聞工作的根在基層、源在群眾,廣大編輯記者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黨的方針政策、更真切地感知群眾的憂樂冷暖、更有力地肩負起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始終做到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只有深入生產一線、扎實采訪,用群眾聽得懂、看得明、感受真切的語言和形式,真實記錄這里的變化和群眾的精神風貌,才能被民眾喜歡和歡迎。只有扎根基層沃土,置身火熱實踐,新聞作品才能更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寫出的報道才能真正讓黨和人民都滿意。
前些年,由于認識上的偏頗,虛假不實、隨意拔高的報道,以及以訛傳訛、低俗有害的消息也時常在媒體上出現(xiàn)。要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就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一步端正新聞工作的指導思想,樹立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這幾年,新聞戰(zhàn)線不斷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治理虛假報道”專項教育、“杜絕虛假報道 增強社會責任 加強新聞職業(yè)道德建設”專項教育等活動,切實提高新聞報道的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此次開展“走轉改”活動可以貼近受眾,貼近報道對象,這是一次反思媒體報道方式的機會。提供真實可信的信息,是媒體獲得公信力的根本。走基層,是利用開展各種新聞采訪活動了解社會發(fā)展、經濟建設、接觸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傾聽百姓心聲,反映群眾愿望,使采訪工作更貼近老百姓,更貼近生活,反應群眾心聲;轉作風,是改變新聞編輯浮躁和記者采訪不深入的作風;改文風,是新聞文字既要做到平易近人,也要做到文風優(yōu)美,格調不低俗。切實加大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力度,把深入基層、轉變作風、改變文風的要求體現(xiàn)在各項宣傳報道中,策劃推出一批群眾喜愛的宣傳報道,并使我們的報紙在新聞宣傳報道中受到教育和提升。
新聞媒體要提升競爭力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自身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媒體的市場競爭在本質上是爭奪受眾的競爭,忽視媒體傳播對受眾的注意力和影響力,其獲得的影響力也就可能大打折扣。傳播力是媒體基本功能的體現(xiàn),對于面向市場,在競爭中求生存的媒體來說,傳播力的評價就是媒體市場表現(xiàn)的反映。因此,作為黨報更是必須要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如果脫離了人民群眾,黨報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因此,在指導思想上必須進一步樹立群眾觀點、強化群眾立場;在工作內容上必須進一步反映群眾愿望、滿足群眾需求;在思想作風上必須進一步增進群眾感情、拉近同群眾的距離,真正回答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帶著濃厚感情走進基層,著眼群眾需要走進基層,用生動的新聞實踐,著力謳歌廣大群眾致力推動科學發(fā)展跨越發(fā)展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滿腔熱情地為群眾鼓與呼,更好地為群眾代言、為群眾謀利。要真轉作風,大力繼承和弘揚新聞宣傳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把實踐當成最好的課堂,不斷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在實踐中提升思想境界,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職業(yè)品格。要真改文風,虛心向群眾學習,善于用百姓的視角觀察問題,用群眾樂意接受的方式闡述觀點,用群眾語言來改進文風,力求“短”、“新”、“實”,讓人們愛聽愛讀愛看,務求最佳的宣傳效果。通過建立與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推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真正實現(xiàn)深入群眾走基層、融入群眾轉作風、用群眾語言改文風。要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認真落實到新聞宣傳的全過程。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黃懋榕
- 2011-09-14基層親歷:三峽移民在福鼎
- 2011-09-14建陽龍翔科技有限公司:黨員是企業(yè)的“寶貝”
- 2011-09-14服務崗位在基層:郵遞員最怕下雨的星期四
- 2011-09-13一站式服務暖民心——福鼎市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見聞
- 2011-09-11“中秋情系老同志”慰問文藝演出走進福州市光榮院
- 2011-09-11晉江:“9號窗”讓政企舒心對接
- 2011-09-11廈門竹壩農場里的甜蜜生活
- 2011-09-10壽寧縣南陽鎮(zhèn):家門口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