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第二十五屆世客會靈臺朝覲圣地
jianaisc.com?2012-11-16 16:03? 蘇詩苗 鄧文桂?來源: 我來說兩句
文化入園 生生不息
“萬里遷居,四海扎根,根系靈臺崇祖地; 千秋尋夢,一心創(chuàng)業(yè),業(yè)興寰宇壯中華?!?/p> 11月13日,一位工人在為鐫刻于靈臺山新山門的楹聯(lián)抹去塵灰。這幅由當代著名國學大師文懷沙撰寫的楹聯(lián),抒寫了如今客家人的心聲。 走進這座精雕細刻、樸實大方的山門,就進入靈臺山客家文化園。一路朝前,右側(cè)碧水相依,上方青翠撲面。沿水泥路,幾經(jīng)盤轉(zhuǎn),上一坡,眼前豁然開朗。先是一座新建的懸山翹檐的祖山禪院,再往前,就到了客家文化園的客家民俗信仰區(qū)。 整個中心區(qū)文化和建筑相融一體,渾然天成。一座萬人廣場上方,青石階拾級而上,當中是長218米的“客家之路”浮雕,分“先民南遷、中原板蕩、清流聚散、粵東聚散、閩西拓土、走向世界”等版塊。石階高處,浮雕盡頭,就是定光佛大銅像的底座。這座大銅像高45.99米,用200多噸銅澆鑄而成,由廣州美院知名教授段起來設計,他曾設計過香港“金佛”。 江天德是清流客聯(lián)會副會長,他把大多數(shù)時間花在了客家文化園的建設上。江天德說:“靈臺山客家文化園融合了客家文化和客家信仰圖騰的元素。文化園隨處可見客家人崇尚的‘門當戶對、五福臨門、年年有余、龍鳳呈祥’等元素,這也是一個特色?!?/p> 為了突顯客家文化園的文化特色,建設者還專門建造了客家文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緊靠靈臺山門,建筑面積4900平方米。目前,博物館已征集了客家人生產(chǎn)和生活日用器物等文物2300多件。而整個建筑的圓形土樓風格,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符號,呈現(xiàn)了客家文化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追求圓滿的理念。 時光流轉(zhuǎn) 期待盛會 清流太極拳館的陳師傅,半年多來,除了教授徒弟,其余的時間,就用來排練他準備在清流靈臺朝覲活動上表演的節(jié)目。這位客家人,為自己能夠在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表演而感到榮光。除了相應的表演外,清流靈臺朝覲活動的儀式也備受關注。江天德介紹說:“到時,整個儀式將按照客家人的傳統(tǒng)來辦,包含擂鼓、添燈、上香等。” 據(jù)史載,隋唐以來,有一批批中原漢人陸續(xù)遷入靈臺山周邊地域肇基立業(yè),此后不同時期的客家人又遷往他處。據(jù)傳,凡遷入者必謁靈臺求平安,凡家居者必朝靈臺求樂業(yè),遷出者必拜靈臺求前程。所以在客家民間,有“進了靈臺門,才算客家人”之說。 時光輾轉(zhuǎn),伴隨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的臨近,靈臺山將又一次歡迎客家鄉(xiāng)親的深情擁抱。 |
- 責任編輯:吳泓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