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
——海峽兩岸一家親的中國夢
jianaisc.com?2013-06-25 17:16? 黃慧聞?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當鴉片戰(zhàn)爭擊破“天朝上國”迷夢,當西方文明劇烈沖擊“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心理,當中華民族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千年未有之強敵”,中華兒女就有一個夢想,一個民族復興的夢想。170多年來,無數(shù)中華兒女就執(zhí)著于這個夢,為民族復興上下求索。而今,在實現(xiàn)這個夢想的新的歷史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 他引用了三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長風破浪會有時”,將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鑄于百余年中國滄桑巨變的歷史圖景,展現(xiàn)于幾代人為民族復興奮斗的艱辛歷程,令人感慨、催人奮進。 在列強的陪練下,中國人民的夢越發(fā)的清晰明了,中國人民的心逐漸強大。不能和無法忘卻的是那十年的艱苦奮斗,那十年中的每一天都飽受著度日如年的折磨,可心中的燈不曾熄過,有時也會黯淡,有時也會消失,但它從未熄滅!為了守住希望,實現(xiàn)夢想,中華兒女仍在進行!港澳的回歸,臺灣的一國兩制都是走向夢想的步伐,我們在前進,再努力彌補歷史錯過的功課,再完善能力不足或有待提高之處。在一次次跌倒時,我們的選擇是那么的“雷同”,盡管站起來的方式各種各樣,但是卻沒人一倒不起。是誰趕走了恐懼?是永恒的希望,不變的夢想。希望在,夢就在。 祖國統(tǒng)一、國富民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長期以來,哪一個炎黃子孫不在朝思暮想著圓這樣一個夢?而對于臺灣原住民、現(xiàn)居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zhèn)東大街一戶老式三合院住宅內(nèi)的吳德勝老人來說,這更讓他魂牽夢繞了六十年。 1946年12月,為了補給日益匱乏的兵力,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從臺灣抓來一批壯丁充實到前線。這其中有一個叫吳德勝的小伙子,才十八歲,來自臺灣省嘉義縣義竹鄉(xiāng)中平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先后在河北、山東、北平等地服役。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吳德勝歸編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1951年又隨所在部隊挺進朝鮮戰(zhàn)場,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一去又是三年。脫下戎裝后,因為當時兩岸關系異常緊張,吳德勝不可能回到原籍,由政府安排到蘇北革命老區(qū)如皋落戶,在這里工作、成家、生兒育女,一晃就是六十年。如今,這位當年因為內(nèi)戰(zhàn)而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的臺灣籍青年已是八十高齡。 殘酷的戰(zhàn)爭拆散了血肉親情,無情的海峽阻斷著濃濃鄉(xiāng)音。花兒開了又謝,潮水漲了又落,盡管在新中國的大家庭里,吳德勝感受著朋友情、同志情的溫暖,然而,思鄉(xiāng)的親情一直堵在他的心里,一個無法解開的結,讓他總覺得有一種失落感和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是啊,誰不眷戀生養(yǎng)自己的那方熱土,誰不思念曾經(jīng)相依為命的親人?但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和歷史背景下,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妄想?。 坝珊訜o船,欲歸家無人,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有誰還能比吳德勝更能體驗個中滋味?多少封傾訴著濃濃鄉(xiāng)情的信投寄無門,只能化作一片片飄落的葉子在夢中縈回;多少次握著電話想聽一聽親人的聲音,卻只能遙望南飛的雁陣悵然長嘆,任由傷感的淚獨自往心里流。由于長期的壓抑和折磨,原本開朗、溫和的吳德勝變得越來越郁郁寡歡、悶悶不樂。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5]追 夢
- [ 06-25]奔跑在追夢的路上
- [ 06-20]打工女詩人鄭小瓊:追夢的過程是一種風景
- [ 06-18]福建追夢騎行活動啟動
- [ 06-06]中芭交響樂團獨演精彩 攜陳薩追夢俄羅斯
- [ 06-03]一群“60后”的芭蕾舞追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