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政黨民主建設的戰(zhàn)略愿景,是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這兩個“生命”,揭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涵和精神實質;而“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戰(zhàn)略思想,則揭示了這兩個“生命”的內在邏輯關系。從理論上說,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都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內容,但兩者的發(fā)展應當有一個邏輯順序。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內民主是人民民主賴以發(fā)展的前提,也是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邏輯起點和關鍵。黨內民主的不斷推進,必將帶動整個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所決定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來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等改革思路,都涉及到了執(zhí)政黨民主建設的實質性內容,閃爍著科學黨建觀和科學民主觀的光芒。
從更為寬廣的視野看,黨內民主戰(zhàn)略也是區(qū)別于西方多黨民主模式的一種構想。通過黨內民主的制度化來逐步實現(xiàn)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形成一種非政黨競爭的民主體制,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基本邏輯。一些人也總是把民主制與多黨制劃等號,實際上,民主不取決于什么政黨制度,而是取決于人民能否選擇自己的政府,從而把合法性建立在人民的選擇之上。政黨的輪流執(zhí)政只是這種制度安排的一種形式,而不是民主的精神實質。民主的內容是確定的,但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黨內民主的模式不僅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構想,而且已經深入到黨的建設的實踐,特別是黨內差額選舉的改革。1987年黨的十三大對中央委員會的預選實行了候選人多于應選名額5%的差額選舉,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內民主的一大突破。2007年黨的十七大上,中央委員的差額選舉比例又進一步擴大到8.3%,候補中央委員的差額比例擴大到9.6%,而且在政治局委員候選人的提名上也首次實行了民主推薦的方法,黨內民主建設得到實質性推進。
總之,我們要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辯證統(tǒng)一,首先必須加強執(zhí)政黨的民主建設,實現(xiàn)黨內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以往人們通常把民主政治建設看作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國家建設的基本內涵和要求,實際上,民主政治也應當成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基本內涵和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正確辨明和處理黨的建設和民主建設、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關系,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也是黨建科學化的根本之道。
- 2009-11-18陳登才:把握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基本經驗
- 2009-11-16執(zhí)政黨建設經驗就是執(zhí)政規(guī)律嗎
- 2009-11-09陳家興:執(zhí)政黨建設走向科學化
- 2009-11-04執(zhí)政黨建設
- 2009-11-04王偉光:我們黨開展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偉大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