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信訪干部真正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各職能部門、尤其是領導部門真正把“群眾利益無小事”放在心上
想起張云泉——那位每天工作就是給人“賠禮、賠罪、賠錢”的“三賠”干部,那位當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雙百”人物、前江蘇省泰州市信訪局局長。
想到這個令人感佩的人,是因為近日在北京舉行了一個旨在提高一線信訪干部執(zhí)行法律政策能力、開展群眾工作能力、處理復雜問題能力的重要培訓。受訓者為全國市級和重點縣的約120名信訪局長。
當年,張云泉、吳天祥、潘作良等不斷涌現的優(yōu)秀基層信訪工作者,成為全國先進典型,讓信訪工作者有了學習楷?!,F在,基層信訪隊伍建設問題納入中央最高層級的培訓體系,從宣傳層面的“事跡推廣”轉為系統(tǒng)的“職業(yè)培訓”,加上近5年來陸續(xù)修訂的《信訪條例》、《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等規(guī)定,相信會有更多張云泉式的信訪干部涌現。
作為接待上訪群眾的政府“窗口”,信訪干部有沒有一顆為民服務的真心、換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解決問題的決心以及長期作戰(zhàn)的恒心;是否具備貼近群眾的親和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處置問題和駕馭復雜局面的應變能力,效果大相徑庭,甚至直接決定上訪事態(tài)的走向。
在張云泉、吳天祥、潘作良等信訪干部的工作生涯中,也有無數哭聲罵聲鬧聲埋怨聲,但他們用關心真心貼心責任心,讓許多人氣順了、心平了,是真正為黨分憂、為民解憂。而另一些地方,在屢屢被扯皮、踢皮球、推諉甚至冷漠視之后,“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云南孟連、甘肅隴南、湖北石首等群體事件,不是一次次深刻的教訓嗎?
但無論是張云泉、吳天祥,還是前不久因工作勞累先后病逝的河南4位信訪干部,盡管他們付出了巨大的身心代價,也遏制不了上訪現象的整體升級。
事實上,在今天,僅靠一個狹窄的信訪通道,已經難以承載海量的民意訴求。一個只有職業(yè)微笑卻沒有民本誠意的“窗口”,一個越來越諳熟“應對技巧”卻無法排解民憂的部門,既非黨和政府所需,也非人民群眾所盼。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密集凸顯,一些基層職能部門失職與推諉,網絡問政的興起,官員問責制度的逐步建立,令公眾對信訪制度本身也有了更多訴求。
張云泉說過一句話:“老百姓有理,就寧可得罪官,決不得罪民”。一言道出了當一名盡心盡職的信訪干部可能遭遇的現實處境——“得罪官”。所以,要讓信訪干部真正擁有“一旦有事,在第一時間把矛盾問題解決在第一現場”的能力,需要各職能部門、尤其是領導部門真正把“群眾利益無小事”放在心上。
令人欣慰的是,屢屢“得罪官”的張云泉,得到了黨和人民的嘉獎;而在這次信訪局長北京集訓之前,縣委書記、縣公安局長也已先期完成“受訓”??磥?,信訪部門不再唱“獨角戲”,基層官員的整體素質、執(zhí)政水平的提高,群眾利益的維護,值得更多期待。
- 2010-05-18長春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紀實
- 2010-05-18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2010-05-18民政部和國家發(fā)改委召開養(yǎng)老體系建設論證會
- 2010-05-18體檢馬執(zhí)政兩年 藍學者與“臺獨理論大師”互批
- 2010-05-17外管局外儲管理革新 委托國開行全球放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