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把握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規(guī)律性要求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科學把握其基本特點和內(nèi)在規(guī)律,找準關節(jié)點和著力點。
堅持正確方向,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和靈魂。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原則。為此,必須積極探索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各種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對社會上的模糊認識,要及時解疑釋惑;對學術上的不同觀點,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前提下,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和意識形態(tài)滲透,必須保持警惕,加強防范,堅決斗爭。
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擺在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關注和回應人民群眾的訴求,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切實做到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難,使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和體會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理論。
突出實踐特色,使人們在親身體驗中認可理論、堅信理論。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科學,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觀點。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它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特質(zhì),要求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學習掌握這一理論。因此,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注重將理論研究和宣傳同我國當前實際結合起來,同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結合起來,引導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學習掌握這一理論,使之內(nèi)化為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思維品質(zhì)和行為方式,成為人民群眾實踐的科學指南,成為人民群眾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主體作用的強大思想武器。
把握時代要求,用時代的理念和語言闡釋時代的理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與時俱進的產(chǎn)物,反映了時代要求,體現(xiàn)了時代特征,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時代的理論需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運用時代的理念、時代的語言和時代的形式來闡釋。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應注重準確把握世界發(fā)展趨勢,結合時代特征,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闡釋,并努力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內(nèi)涵和要求體現(xiàn)到人民群眾新的實踐中去。要采取富有時代氣息的傳播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不斷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廣闊空間。
注重群眾參與,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宣傳的作用。人民群眾既是大眾化的對象,又是大眾化的主體。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應采取各種方式培育人民群眾的理論興趣、理論思維、理論素養(yǎng),使人民群眾形成學習自覺、信仰自覺、應用自覺;讓人民群眾唱主角,廣泛開展“啟發(fā)式、互動式、自主式、開放式、辨析式”理論學習活動,理論學習的主題由群眾自己定,大眾化的形式放手讓群眾自己創(chuàng),充分挖掘和調(diào)動人民群眾中蘊含的巨大熱情和創(chuàng)造潛力;注重培養(yǎng)樹立自覺學習貫徹理論、熱心宣傳普及理論的先進典型,引導他們積極當好學習實踐者和宣講傳播者,帶動和促進群眾性理論學習活動的廣泛開展。
力求通俗易懂,拉近理論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注重理論普及,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這就要求理論宣傳工作者既精通理論又熟悉大眾語言,找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關心問題的結合點。應從人民群眾生產(chǎn)生活的角度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刻內(nèi)涵,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回答收入差距、就業(yè)、醫(yī)療、住房等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緊貼群眾思想實際,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回答問題,在娓娓道來中把深刻的道理講清楚、說明白,不斷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2010-07-22把人才當“擺設”是巨大浪費
- 2010-07-22把員工當成“稀缺資源”
- 2010-07-22人民日報評論員: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2010-07-21李慎明:堅定信念、勤奮讀書、奮發(fā)有為
- 2010-07-21以史為鑒 資政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