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一位伊斯蘭教伊瑪目要在紐約曼哈頓世貿大廈遺址附近建造一個穆斯林社區(qū)中心,其中包括修建一座清真寺,美國社會過去幾個月來圍繞這個事件的爭論不斷。最近的幾個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美國人都反對在世貿大廈遺址附近建清真寺,很多國會議員、州議會議員、市議會議員也都高調反對這件事,但這些終歸只是意見。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就此表達了傾向性意見,結果很多美國人由此認定他必定是個隱瞞身份的穆斯林,致使他的民意支持度下滑更甚。
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事件的關鍵點是什么?從宗教事務管理的角度來說,如何具體處理這一件宗教事務呢?
首先,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事件反映了美國社會中的穆斯林群體與其他人群之間存在隔閡。在美國人口中,穆斯林群體是個很小的族群。根據(jù)美國皮歐研究中心2007年最具權威性的問卷調查,美國有235萬穆斯林。但是,由于伊斯蘭教與美國既有文化之間存在較高的張力或較大的異質性,特別是2001年“9·11”事件發(fā)生之后,穆斯林與其他人群之間的隔閡有增無減。穆斯林修建清真寺的計劃被其他人懷疑有不良動機,即炫耀恐怖分子對美國的攻擊。即便拋開這樣的猜疑,很多人也覺得在這個地方修建清真寺,必定使人聯(lián)想到“9·11”事件,讓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雖然這位伊瑪目努力解釋其修建清真寺的動機是為了促進不同信仰人群之間的和諧,并且表明其建筑資金不會使用來路不明的捐款,但是他的解釋在短期內恐怕難以消除美國民眾的疑慮和擔憂,隔閡仍在。
在日益全球化、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中,宗教信仰多元化成為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使信仰不同宗教的人群和諧相處,是所有現(xiàn)代社會都要面對的難題。而且,這也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新問題。美國自19世紀中期開始,迎來了大批東歐和南歐移民,其中很多人是天主教徒、東正教徒和猶太教徒,這些新移民從民族文化風俗習慣、接人待物的行為方式,到民族傳統(tǒng)組織結構,都和美國已有的各派基督教新教徒有種種隔閡,甚至引發(fā)了沖突,在社會上出現(xiàn)了歧視天主教徒、猶太教徒的現(xiàn)象。不過,在隨后的幾十年中,雖然時有沖突和歧視事件發(fā)生,但總體方向是趨向融合的。在趨向融合的過程中,基督教新教反復強調對新移民的接納,天主教和猶太教內部也自覺進行了美國化的努力。到了20世紀中期,天主教徒被美國民眾完全接納,天主教徒肯尼迪甚至被選為美國總統(tǒng)。隨后,猶太教徒也逐漸被接納,在社會各個領域享受到了平等權利,其中有很多人走向了政壇。
其次,從美國歷史來看,民族、族群和不同信仰團體之間能融合且和平相處,成功的關鍵在于大家都遵守憲法和法律,而不是單純依靠政治領導人的意愿或宗教領袖對于寬容的呼吁。筆者相信,這一成功經驗對于當前的宗教事務仍會有效,即最終解決目前這個事件的根據(jù),仍然會是憲法和法律。到目前為止,爭議的各方人士都承認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主張和支持建清真寺的人都援引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宗教自由條款,堅持認為穆斯林有權利在這個地方建清真寺。反對的人也承認這是穆斯林的權利,因此政府無權干涉或禁止,但是他們呼吁穆斯林應該尊重在“9·11”事件中死亡的人及其家屬的感情,自動放棄在這個地方建清真寺。從政府方面來說,紐約市政當局此前已經批準了開發(fā)商的建筑申請,到目前為止沒有政府部門出來表示撤回批文,很多國會議員、州議會議員和市議會議員的反對意見不能代替法律或行政決定。這些反對的人也不能訴諸法律,因為憲法和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者的權利,包括擇地建寺的權利。反對的人們所能做的,就是用輿論的壓力或個人的游說,迫使這位伊瑪目主動放棄或改變建寺計劃。如果他不撤回這個計劃,別人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
與這個事件不無關系的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一間基督教教會的牧師曾計劃在9月11日焚燒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很多軍政要人親自出面去勸說,讓他考慮到可能對美國士兵和民眾所帶來的后果而不要做這件事。但同樣,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護的言論表達自由權利也是不能被剝奪的。但是最終,在眾人的勸說之下,這位牧師放棄了這個計劃。面對個人權利和公眾輿論的壓力,每個人都得慎重三思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位牧師的選擇是順從大眾意愿。
再次,雖然這個事件攪動了美國民眾對于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態(tài)度,但伊斯蘭教和穆斯林享受美國憲法和法律的保護并沒有受到影響。近來,法國通過法律禁止穆斯林婦女在公共場合穿戴從頭遮到腳的罩袍,瑞士通過法律禁止修建清真寺宣禮塔,美國到目前為止并沒出現(xiàn)類似的法律。相反,在9·11事件之后,有兩個穆斯林被選為美國參議院議員。美國的第一所穆斯林大學近來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正式開學,此外,今年的美國小姐是一個穆斯林少女。多次問卷調查也表明,大部分穆斯林覺得生活在美國比在其他西方國家感到更加安全和更加自由。
最后,令人非常感慨的是,過去幾個月來,美國人圍繞曼哈頓清真寺事件雖然吵得熱火朝天,在生活中卻基本相安無事。反而是在遙遠的印度,因為對這個事件看法的分歧導致了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的流血沖突,已經死傷了十幾個人。顯然,在言論自由不能得到法律充分保障的地方,暴力沖突總是難以避免的。遵守現(xiàn)代的憲法和法律,就意味著既不能剝奪個人和群體實踐其宗教信仰的權利,也不能禁止其他人對任何宗教信仰及其實踐進行批評的權利。
(作者單位: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
- 2010-09-28法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
- 2010-09-28陶淵明之后文人不再懼怕孤獨
- 2010-09-28輝煌黑土地的激情報告
- 2010-09-28我看《仰視你,北大荒》
- 2010-09-28文化的功能在養(yǎng)“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