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財經頻道 > 舊欄目 > 財經語錄 > 正文

劉滿平:讓CPI實質性下降才是硬道理

2011-02-21 15:57:40??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孫靖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國家統計局2月15日公布經調整CPI、PPI權重后的2011年1月數據,引起社會各方尤其是學界的諸多評論。面對爭議,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的CPI統計權重方案符合最新消費結構的實際情況,只會更客觀全面地反映消費和物價變化,不會存在拉低CPI的情況。而且采用新的權重計算的1月CPI與以前舊的權重所計算出來的數據相差不大。

對于統計局此次CPI權重調整,筆者認為合情合理,因為之前CPI權重構成不合理,食品類比重過高、居住類比重過低,不但與居民實際生活和消費相背離,而且可能會誤導政策。而從調整間隔時間段來看,我國CPI指標權數每5年調整一次,今年剛好是CPI指標調整的一年。

既然是“合情合理”事情,為何仍爭議不斷呢?筆者認為,原因可能在調整的時間窗口選擇、信息公布不夠全面和透明等方面。

去年12月CPI同比上漲4.6后,各界紛紛預測今年1月CPI同比可能會超過5%,有關部門也將“控物價”放在顯著位置,不斷出臺收緊貨幣信貸、保證生產供應等措施,前一段時間提高準備金率和利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如今調整后的CPI低于預期,不能不讓人產生CPI被故意拉低的疑問。此次調整還面臨著特殊情況:物價正處高位時期,主要是因為受氣候因素影響食品類價格大幅上漲造成的。相對于食品價格來說,由于“新國八條”和房產稅試點的陸續(xù)推出,房價上漲趨緩,此時將漲幅較大的食品類權重降低,結果就會使新CPI數據對物價上漲相對不敏感。此次調整方案只是公布權重的調整比例,但調整前后CPI中每一項的具體權數,始終不見披露,這依然不利于形成清晰的預期。

不過,總體上看新方案體現了統計局在積極消除統計數據失真上所做出的努力。不管是4.9%還是外界所預測的5%以上,背后所反映的趨勢是一致的,那就是目前國內通脹仍存,從同比數據看,1月CPI漲幅比上月擴大了0.3個百分點;環(huán)比看,1%的漲幅,創(chuàng)去年2月以來月度第三高位。


從目前趨勢而論,未來通脹壓力仍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首先,貨幣流動性過于寬裕的局面不會改變,減緩還需要一定時間。在金融危機期間,為刺激經濟發(fā)展,我國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上馬了很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其中很多屬于中長期項目,為確保這些項目不至成為“爛尾”工程,也為了保持經濟平穩(wěn)快速增長勢頭,仍然需要大量后續(xù)資金。而且,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各個地方通過增加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欲望依舊強烈,并都設定了較高的增長目標,這就決定了今年貨幣供應量不會也不能大幅度降低。更何況目前市場貨幣存量仍然較大,僅靠幾次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利率的提高難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次,今年糧食等農產品(17.70,0.52,3.03%)價格持續(xù)上漲態(tài)勢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去年受自然災害和俄羅斯等國發(fā)布小麥出口禁令等的影響,國際糧價飆升,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xù)7個月上漲。國內食品價格上漲幅度達到7.2%,推動整個CPI上漲3.2個百分點,貢獻率達68.2%,今年國際糧食市場求大于供的局面不會改變,國際糧食市場仍然存在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而國內,目前我國華北和黃淮等地正遭遇數十年來罕見的旱情,糧食生產成本上升,比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出現忽視農業(yè)、放松糧食生產的傾向。這些因素決定了今年糧食等農產品價格持續(xù)上漲的可能性較大。據統計,今年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達231點,創(chuàng)歷史新高,世界銀行發(fā)布報告稱國際食品價格已漲至“危險程度”;全國農產品批發(fā)價格總指數同比上漲10.0%,環(huán)比上漲6.2%,“菜籃子”產品批發(f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環(huán)比上漲7.3%。

再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使得全球通脹壓力增加,國內輸入性通脹因素日益增強。在美歐日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動下,國際大宗商品需求急增,價格也在狂飆:全球糧價在未來幾個月將繼續(xù)上揚;紐約油價突破每桶90美元,倫敦油價更突破100美元;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價格同樣節(jié)節(jié)攀升等等。這種現象不僅使得全球經濟在逐步復蘇的同時還面臨著新一輪通脹的風險,還使得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輸入性通脹因素日益增強。

總之,對于當前通脹壓力增大的趨勢,調整前或調整后所計算出來的CPI都能反映出來,因此筆者以為,目前關注的重點不應是調整方案所帶來的預期落差問題,而是要透過CPI背后的數據和權重來對癥下藥,摸清通脹根源,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措施真正緩解通脹壓力,減弱民眾的通脹預期,讓實際的CPI水平下降,這才是真正的要義所在。

(作者系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員)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更多>>銀行
更多>>保險
更多>>中國人壽
更多>>專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