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歷時2年,收集、分析了300多篇課文。這些課文來自2002-2009年的上述3個版本小學語文教材。他們對“有毒”的課文進行打分,從0分至-5分,同時按照“毒性”等級,以武俠世界的毒藥命名,例如斷腸草、軟金散等。最后形成的《化驗報告:中國孩子的教科書》在扉頁用3號黑體字寫道:“我們正在給孩子們 吃錯藥!”(9月30日《中國青年報》)
之所以說小學課文是在給孩子們吃錯藥,新聞中給出的解釋是其中充滿了“真的名人,假的故事”和“成人偽裝兒童腔”??戳T新聞方才如夢初醒,原來《愛迪生救媽媽》、《陳毅探母》這樣課文都有失實之處。換句話說,我們是在用謊言教育下一代。當然,還好這種謊言至少不是惡意的,我絲毫不懷疑課本編寫者有意誤導祖國的花朵。也許有人要問小學課文不是嚴格意義的學術著作,有必要如此較真地去考證真?zhèn)螁??但在筆者看來這種必要性自然是有的,而且很是迫切。
長久以來小學教育被簡單地異化為說教,教學者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灌輸學生們價值理念和思維習慣。這是一種單向的低級的教學,施教者往往具備自賦的優(yōu)勢地位。從這些充滿“善意謊言”的課文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教育者的自負與強勢,為了讓學生接受他們需要的理念不惜編造事實,把名人變成了自己劇本中的說教主人公。小學生們儼然是一個個空瓶子,被人強迫裝進了一些東西,無論好壞或是真假,唯一的標準就是符合成人的意志。
這種教育思維真的是太把小學生當小孩子了,甚至忽視了他們自我思維與感悟的能力。信奉直接的理念灌輸而不是情境感染,這是現(xiàn)階段義務教育的主旋律。也許我們習慣了,但這的確是不合理的存在。首先,可以將其視為是一種愚弄,直白點說就是侮辱了花朵們的智商。教科書居然用一個假故事來教誨該如何如何,假的強加于上的道理又怎么讓人信服呢?其次,這樣的教育效果堪憂。公眾總是感嘆中國的學生創(chuàng)造力缺乏,試想從小被謊言說教的他們長大后又怎能有突破的靈感呢。再說得嚴重點這樣的課文有點侮辱人,缺乏對小學生們的起碼尊重,一面被教育著要誠實云云,一面又實實在在地被灌輸著謊言,花朵們大有人格分裂的可能!
指出小學課文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很有必要,或許有助于推動一輪小學教育的模式轉化。尤其是文科類的教學,是到了調(diào)整的時候了。須知道謊言是不能給孩子們帶來真知與真情的。美德固然要傳承、精神當然要發(fā)揚,只是其載體不應是冷冰冰甚至不真實的課文。讓故事歸故事,那是用來閱讀與感悟的,不是用來說教的。減去賦予其的功利目的,課文才能回歸真實。不能對書本上的東西寄望太多,它不是全部,大可以引入情境教學,以達到潤物無聲之效。再或者,回歸生活吧,身邊那么多的美好與感動期待著祖國花朵們?nèi)グl(fā)現(xiàn),我們只需稍稍引導一下就好!(然玉)
- 2009-08-01增加梁實秋 戴望舒,語文課本"變臉"引熱議
- 2009-05-05“網(wǎng)游”進課本
- 2008-09-25今天,學生們需要什么樣的課本?
- 2008-08-29《誰是最可愛的人》撤出課本是明智之舉
- 2009-09-25小學語文教材“用美德綁架孩子”?
- 2009-09-11誰對教材錯誤視而不見?
- 2009-09-11為何只有總理看出了教材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