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社會的良心,是社會道德的生產(chǎn)車間。如果大學缺乏仁愛精神,象牙塔外的仁愛空氣將更加稀薄。仁愛的本質(zhì)屬于無私奉獻。然而,在一個“利”字當頭的時代里,“仁”變得稀有,“愛”變得勢利,越來越多的“愛”被注入了交易的成分。交易的條件不復存在,也就到了割愛不怕痛的時候了。
近日,網(wǎng)貼曝武漢大學知名教授張在元病危遭校方解聘。校方派員到他病床前宣布:終止其與武漢大學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醫(yī)療費和住房。對此,武大宣傳部回應稱,按照聘用合同約定,張在元的醫(yī)療費用應由個人支付,建議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有關勞動爭議問題。(《廣州日報》11月17日報道)
張教授病榻之上遭“遺棄”的消息在坊間流傳已有幾天時間了,如今廣州日報將其“登堂入室”,無疑讓武漢大學因而“名聲大噪”。雖有替武大辯護的帖子,比如:“你們?nèi)ゲ橐幌聫堅谠膰e人早就是美國人,武大是真的做得夠意思了,學校除補貼16.5萬元,已墊付醫(yī)療費用68.6余萬元。”討伐之聲卻不絕于耳:“學大漢,武立國,國立武漢大學原來是這樣!”“人性喪失的舉動!”“我想說幾十萬對于武大這樣的高校算什么,說句不好聽的,張教授還有多少年,這個時候解雇了也太沒人情味了,武大失去的絕對不止幾十萬,是失去了人心?!薄罢埐灰褜W校真正當成企業(yè)來經(jīng)營。尊師重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牢記的美德。在全盤西化的同時,我們是否還是保守住我們自己文化的傳承的底線?”
武大在解聘張教授的同時,停供醫(yī)療費不說,連住房也給收回。這樣的決定,被網(wǎng)友指責為“薄情寡義的武大!”武大冤枉嗎?在武漢大學的決策者看來,何止于“冤”,簡直冤大了!他們在聘請人才時,目的很單純——尋找的是身體強健的勞動者,并且要的只是勞動者的勞動力,根本沒考慮人才的養(yǎng)老事情。一年后,聘請的人才變成了燙手的山芋,三年的付出,他們覺得仁至義盡,輿論罵他們薄情寡義,武大方面焉能不郁悶之至!
- 2009-11-18武大該不該解聘病危教授張在元?
- 2009-11-18劍橋善待霍金是武大的一面鏡子
- 2009-10-14武大腐敗案原因探究
- 2009-10-13諾獎焦慮與武大丑聞
- 2009-10-10武大腐敗案
- 2009-10-10武大腐敗地震 權力病該好好反省
- 2009-10-10“武大腐敗案”折射了什么
- 2008-07-04武大能否把武漢高架橋工程“拉下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