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蝸居》因為用寫實手法講述了城市白領在高房價現(xiàn)實困境下的掙扎而引起了觀眾極大共鳴。有人感嘆,高房價“招安”了一代人,也“綁架”了一代人,他們的理想、責任和信仰因為高房價的壓迫,變得狹隘貧乏,缺乏想象力,缺乏冒險精神;也有人表示是某些人咎由自取,他們在扭曲的消費觀和恐慌性心理下“自愿”成為房奴。(11月30日《深圳商報》)
不買的話,眼睜睜看著房價上漲,眼見著手里的錢離買房的目標越遙遠;買的話,則淪為房奴,每月恨不得把硬幣掰成兩半使,連吃一個星期拉面,還真是房奴生活的真實寫照。應該說,高房價之下,買與不買其實都令人糾結(jié),不買有不買的懊悔,買也有買的痛苦,頂多不過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罷了。
高房價固然讓房產(chǎn)投機者賺得盆滿缽滿,同樣也加劇了購房者的焦慮心態(tài),不過,房價再高,飯總得吃,覺總得睡,日子也還得繼續(xù)過,假如因為高房價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甚至在高房價的壓迫下人性都遭遇扭曲,恐怕也說不過去。無論如何,如今的時代,畢竟還沒有到不買房便沒法活的地步,這個時候,或許更需要人們的理性判斷和抉擇。很多時候,身處高房價之下的“蝸居時代”,調(diào)整自我心態(tài)與調(diào)適生活方式,或許是作為個體的人們可以選擇的自我救贖方式。
不過,無論是被房子“綁架”,還是由于自身的過于焦慮,當城市白領的蝸居式生存成為一種普遍情形,甚至引發(fā)極大的共鳴時,恐怕還不能全拿國人的購房觀念說事兒。無論如何,居有定所的愿望恐怕算不上奢侈,安居心切更不能被扣上焦慮的帽子,這些愿望其實不過是樸素的生活觀念罷了。某種程度上,既然中國人存在著購房焦慮,恐怕也更多與住房保障的缺失不無關系,房子可以不買,但卻不能不住。在新加坡等國,廉租房的供應相當充沛,大學畢業(yè)生即便不買房,也可以低成本地享用環(huán)境、條件各方面都相當不錯的廉租房,而我們的大學畢業(yè)生要想租上相對寬松、環(huán)境好點的房子,每個月的開支恐怕不會低于一千元,如此成本,還真是接近購房貸款了。從經(jīng)濟角度講,與其花大筆錢去租房,倒真不如一鼓作氣買房。
可見,國人的購房焦慮,其實并非天生如此,之所以會產(chǎn)生如此“蝸居式生存”,住房現(xiàn)狀與住房政策倒是應當首先反思。
- 2009-11-29迪拜危機是房地產(chǎn)泡沫魔咒的“蝸居版”
- 2009-11-29《蝸居》給社會的傷口撒了一把鹽
- 2009-11-28《蝸居》,精神高地的又一次“淪陷”
- 2009-11-26談談《蝸居》引發(fā)的幾大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