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可以說,張明寶一案,再次陷入了法律理性與社會情緒的對立中。這種對立并非有害,反而是法治過程中的必修一課。
面對一起公眾矚目的案件,每個人都是審判員。南京人張明寶醉駕致5死4傷,倘若由我們來裁決,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殺無赦”的沖動,但南京中院昨天一審的結(jié)果卻是:無期徒刑。
這一宣判毫無疑問讓死者家屬意外,他們痛哭失聲,紛紛表示要上訴,而公眾也不可避免地露出失望之色。在民意獲得張揚的現(xiàn)代社會,誰都希望自己的表達能得到法律或其他途徑的肯定,一旦出現(xiàn)偏差難免情緒失衡,許多人紛紛在網(wǎng)上傳遞自己的不滿,甚至有人直言是“花錢買命”。此外,諸如張明寶的背景與車主為檢察院干部的事實也成為公眾猜疑的依據(jù)。
民眾情緒大部分可能源于這么一個簡單的判斷:5條人命難道不該用一條命來抵嗎?許多人直覺地把張明寶案與前不久在四川發(fā)生的孫偉銘案相比,孫偉銘致死的人數(shù)是4人,最終判了無期,多背了一條人命的張明寶理當付出更高的代價。
況且,與只是個白領(lǐng)的孫偉銘相比,張明寶作為項目經(jīng)理的身份更容易激起潛藏普通民眾心底的“為富不仁”的抵觸。孫偉銘出事后,其白發(fā)蒼蒼的父親為了救兒一命多方籌款積極賠償,這些情節(jié)的公布贏得了同情,100萬元賠償中,一部分甚至來自于捐款。而張明寶雖然也變賣家產(chǎn)理賠,卻顯然沒有那么多可以牽引公眾視野和博取諒解的細節(jié)。
法律界人士則冷靜得多,不少人認為這次判決體現(xiàn)了司法公正,有所質(zhì)疑的,焦點也集中在醉駕傷人是否主觀故意上,而對于積極賠償和認罪態(tài)度之類的認知上反而少有分岐。
可以說,張明寶一案,再次陷入了法律理性與社會情緒的對立中。這種對立并非有害,反而是法治過程中的必修一課。每個公民都有通過合法渠道渲瀉情緒的權(quán)利,沒有情緒表達的社會注定沒有希望。當然,在此過程中,法律界和相關(guān)部門不該坐視不理,而應以詳盡的解釋、更完善的程序和充分的依據(jù)來撫平?jīng)_動,讓公民知法懂法,學會以法律為準繩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南京市中院副院長吳文康接受采訪時說,司法實踐與民意都將促進立法的不斷完善,最高法將放任結(jié)果發(fā)生的一類醉酒駕車行為統(tǒng)一歸罪為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實際上就是民意催生的——司法與民意的互動不是通過簡單的個案判決來實現(xiàn)的,在于積累民意后對司法精神的促進和發(fā)揚。換了10年前,張明寶案的判決未必會有那么大的反響和爭議,恰恰是時代和法制的進步,才讓此案有了標桿意義并廣受關(guān)注。
一審不是最終結(jié)果,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回頭再來審視今天的喧囂,說不定會別有意味。
- 2009-09-11“孫偉銘案改判”該讓媒體好好反省
- 2009-09-10下一個“孫偉銘”是判死刑還是無期
- 2009-09-09全民陪審孫偉銘案中的普法深意
- 2009-08-07判孫偉銘死刑是為了表達對生命的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