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重慶市高中新課改啟動,課本(尤其是語文、政治、歷史等文科性質的學科)大變臉,語文增加了優(yōu)秀新聞作品和世界著名經典演講詞,記錄香港回歸的《別了,“不列顛尼亞”》,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講》和馬丁·路德的《我有一個夢想》等被編入新教材。(8月27日《重慶晚報》)
我國教育改革吵吵鬧鬧了幾年,除了對“應試教育”口誅筆伐一通外,似乎沒理出什么頭緒。近年不顧國情生搬硬套美國教育的教改,結果是學了人家的表皮卻沒學到人家的精髓,反而把自己的一些寶貴傳統弄丟了。依筆者愚見,中國教改的當務之急是找到具體的切入點,重慶市的做法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幾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和專家似乎在推廣教學方法上下足了功夫,“贊賞教育法”、“學生自主學習法”等各種模式閃亮登場。此舉實際上違背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教育理念,束縛了廣大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客觀上是在幫倒忙。
其實,教育主管部門和專家們如果轉換一下工作重心,把精力放在改革教材和考試內容上,倒說不定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們社會需要崇尚什么,如何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如何樹立健全人格,如何增強協作精神,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過改革教材和考試內容來加以引導和體現的。
“應試教育”現在好像成了素質教育的死對頭。其實,“考試”本身沒有錯,中國教育弊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考試內容”長期偏離素質教育和實際應用造成的。
比如英語試題,為了實現試題的“標準化”,竟把一門用來交際的鮮活語言變成了做選擇題的競賽,語法問題成了考試的重頭戲。受試題“指揮棒”的影響,教師的一堂英語課差不多百分之七十的時間都在講語法,這邊加 ing,那邊加ed,say和speak有什么區(qū)別……搞的學生一臉茫然,索然無味??墒聦嵣?,英美國家的小孩子五六歲英語就很地道了,他們卻是對語法規(guī)則一無所知的。如果我們能改革英語試題,把熟練掌握運用句子作為考試核心,不僅教師的英語課會變得生動活潑,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我們現在不少科目的考試和習題往往既偏又怪 ,似乎不偏不怪就不足以體現出題者的水平,不少小學生習題搞得連大學生也摸不著頭腦 ,還常常擬定了所謂的“標準答案”。
網絡上看過一則小學生答題的故事,有這么一道題:朱自清先生有篇著名散文《匆匆》,你能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學生回答: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后面一個好大的“×”。因為標準答案是: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真是讓人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歡這句,我可以喜歡那句,難道最喜歡的一句話也要統一嗎?如此“試題”如此“標準答案”豈不是扼殺學生思維?
一方面源頭上與時俱進改革教材內容入口關,另一方面通過改革考試內容來引導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把好“頭”和“尾”,在教法方面讓教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國教改也許能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重慶市已在教材改革上帶了頭,難道我們還要觀望嗎?
- 2010-03-08教育改革要從問題入手
- 2010-02-09教育改革核心在于放權
- 2010-02-05教育改革已達成“共識”了嗎?
- 2010-02-03大學教育改革不能坐等
- 2010-02-03教育改革:如何超越自相矛盾的主張
- 2010-01-04教育改革的深水區(qū)在哪兒
- 2009-12-212009,教育改革元年?
- 2009-12-14緣木求魚的教育改革是個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