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國上下高呼“教育去行政化”、“校長摘官帽”之時,深圳大學飲了“頭啖湯”。該校本月起開始實施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改革后全校都將“無官”,校長則相當于CEO,不再是正廳級干部。這是深圳大學副校長李鳳亮在日前舉行的“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開放”研討會上透露的消息。
我參加了這一研討會。在會場上,有教授認為深大的全員聘任制,即“教授如果考核不合格,可能聘為副教授,如果再不合格,有可能讓你到圖書館去”,“設立一個退出機制,非升即走”,是不妥當?shù)摹R驗閺木S護學術自由出發(fā),是不宜對教授進行考核,隨意讓其下崗的。其實,在媒體報道之后,也有人就此提出反對意見。
客觀上說,深大的全員聘任制之前已有不少高校推行,類似爭議已在中國高等教育領域延續(xù)了至少10年。近年來,高校的指標考核方式確實提高了高校的論文產(chǎn)出數(shù)、科研成果數(shù)和經(jīng)費數(shù),但卻造成嚴重的教育質(zhì)量下降、科研泡沫以及學術不端。而在高校領導看來,這一考核方式縱然有諸多弊端,但離開了這一考核方式,高校就拿不出可以向社會交代的辦學業(yè)績。
在我看來,就全員聘用進行討論,很難走出這種糾結狀態(tài),就是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也恐難有太大改觀。深大改革值得關注之處,當是學校校長怎樣當“CEO”,而不是廳級官員。這是將全員聘用與終身教授制度結合起來的關鍵所在。
全員聘任制的核心問題在于,究竟誰來制訂評價規(guī)則并進行評價?過去,在所有推行全員聘用的高校,制訂標準和執(zhí)行評價的都是行政領導(或行政機構),因此,一系列以行政業(yè)績?yōu)橹鞯目己酥笜顺龌\,教師的管理走向表格化和數(shù)據(jù)化。更重要的是,行政領導還掌握教育資源與學術資源的配置權,因此,是否擁有行政崗位,與行政領導關系的親疏,將最終決定一名教授的評價結果。在這樣的管理與評價中,沒有行政崗位,潛心學術研究和教學,不善于社交、公關的教授,很有可能不合格,進而被邊緣化。
這就是學者們對全員聘任的憂慮之處。深圳大學要消除這種憂慮,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學術管理和評價的權力交給教授自身,推進學術自治與教授治校。簡單地說,就是對于每一個教師的評價,應由教授委員會所管理的教育事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進行,不受行政干預。目前深大的做法是成立“布衣教授人事委員會”,由13名普通教授把關人事,新招的博士、碩士,先由教授委員會組織試講,然后投票,如果13位教授不通過,新人是見不到校長的。這個“布衣教授”兩年一任,成員只能干兩年。感覺上,這是在推行教授治校,然而,這與真正的教授治校相去甚遠,還遠遠不夠。況且,把教育權和學術權集中在少數(shù)教授身上,極可能出現(xiàn)一個結果是“學霸”,以及對某些學科的歧視。另外,這個委員會是獨立運行還是聽命行政,很難說。
對于深圳大學來說,去行政化是否徹底,將影響到全員聘任制是否能出新并取得成功。既然學校領導已經(jīng)下定決定不做廳官,只做學校管理者,那么,在學校內(nèi)不妨將教育權與學術權全部交給教授,成立獨立運行、擁有最高教育與學術決策權的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或許有人會說,把改革的主導權交給教授,行政淡出,教授們有這種能力嗎?這其實就是類似小孩學走路的簡單問題,長期以來,由于行政太過強勢,所以普通教授已經(jīng)無機會也無興趣參與學校教育管理和學術管理,從而形成教授“無能”、需要“管理”的表象。如果行政逐漸退出,教授的地位凸顯,局面必然大有改觀。當然,這一過程中必然也有各種問題,比如效率降低,但是,這是通向新秩序必須付出的代價。
教育為本 熊丙奇專欄
- 2010-08-25為何八名復旦教授保薦難破省招辦之“格”?
- 2010-07-14教授上課可找替身學生可不可替考?
- 2010-06-07記者“被沒文化”源于教授沒良知
- 2010-06-07當教授別學“孫叫獸”
- 2010-06-07教授放炮源于話語權被濫用
- 2010-06-07記者無文化 教授少常識
- 2010-06-07孫東東教授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