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臺灣"文化地標":書店讓閱讀成為文化
www.fjnet.cn?2010-12-31 17:51? ?來源:國際在線 我來說兩句
2010年博客來網絡書店的在線活動。 連鎖書店 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 “老板穿著汗衫,天花板上有電風扇吹熱風,燈光不甚明亮,看書人躲著老板的白眼,看著免費的書……”在一些臺灣年長者的心中,老書店應該是這樣一副“德行”——困窘卻饒富求知的興味。而在上世紀80年代,金石堂書店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印象。 在臺北市汀州路成立的臺灣第一家大型復合式連鎖書店金石堂,一開始就以現代企業(yè)的經營手法切入行業(yè),以空間寬敞、光線明亮、動線清楚的特點吸引了不少讀者,嚴重沖擊了“溫羅汀”一帶獨立書店的生意。金石堂的“暢銷書排行榜”更形成了一股風潮,成為臺灣大眾的閱讀指標。因此,金石堂被視為臺灣書店變革的第一波,成功操作了臺灣大眾書籍的流行。 1990年前后,外國的書店業(yè)者看好臺灣的閱讀潛力,開始赴臺設店,但似乎無法真正融入臺灣:日本的紀伊國屋書店在臺北SOGO百貨設點,營業(yè)額一直未見增長;法國的文化科技復合式書店法雅客入島,也未能全面打入本土市場。反倒是同期出現的誠品書店脫穎而出,一躍成為臺灣書店的領導品牌。 “賣書22年,我們虧損了15年,從2004年才開始贏利。經驗表明,僅僅做書這一塊是不行的。”吳旻潔回憶父親成立第一家誠品書店,就不僅僅是作為書店來經營,還包括了畫廊、藝文空間、咖啡館、品牌家具、瓷器等商品。 她坦言,誠品真正的“復合經營”始于1996年,即引入了展演空間,書店上規(guī)模的同時,還形成書與非書的互動?!艾F在我們每年有3000場以上的主題企劃和文化營銷活動,總共邀請過400多位講師,舉辦過2000場課程講座,共有17萬會員付費參加?!?/p> 1999年,誠品敦南總店將營業(yè)時間開放為24小時,這項在亞洲首創(chuàng)的舉措與高雅的購書環(huán)境,使其被外來游客視為臺灣的文化景點,時至今日還為人所津津樂道。 不過,是否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就是未來書店的發(fā)展趨勢呢? 有學者質疑說,臺灣書店業(yè)似乎隨著連鎖書店的興起而被迫轉型,集中在少數大企業(yè)的手中,而這些連鎖書店更進一步開始決定讀者的閱讀品味與方向。像金石堂、何嘉仁書店的排行榜,是將臺灣書籍商品化的重要推手之一,而誠品所推出的“誠品好讀”或者“開卷”、“讀書人”的書評園地,則成為精英雅痞的閱讀指南,也間接操控著讀者的閱讀脾胃。 不過無論如何,連鎖書店的出現并興盛,終究吸引了更多的普羅大眾走進書店。如今在臺灣繁華的商業(yè)區(qū),隨處可見連鎖書店的蹤跡,幾乎是在奢侈品的銷售地段開設文化賣場,這也給臺灣街頭平添了幾分書香味。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3]實體書店倒閉:消失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
- [ 11-01]紙媒書店能否像手表和繪畫一樣生存
- [ 11-01]若是附屬品,民營書店倒掉不奇怪
- [ 10-31]盤活實體書店關鍵在于延伸書店新功能
- [ 10-31]糾結書店興衰 不如關注閱讀生態(tài)
- [ 10-28]《喬布斯傳》從中國書店飛速消失
- [ 10-11]“雅座”加咖啡令公益書店變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