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大學中農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會關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場里,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最新一期《南方周末》發(fā)問:窮孩子沒春天——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高校越來越遠?
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實在逐漸提高,從1989年的43.4%到2003年的與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達到53%。而在重點大學,農村學生的比例卻不斷滑落,比如,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就在過去20年間從三成落至一成。
農村孩子上大學機會增多,而在重點大學中的比例卻下降,他們中很多人上的二本、三本和高職高專。教育數據公司麥可思的研究顯示,2009屆大學畢業(yè)生中,來自農民與農民工、產業(yè)與服務業(yè)員工家庭者,就讀“211”院校的比例分別為38%、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分別為40%、25%。
筆者注意到,對于重點大學農村生比例下降,輿論給予高度關注,分析其原因,呼吁從教育公平出發(fā),重視這一現象,但是卻對農村生更多讀高職高專、三本這一現實關注不夠?,F在輿論討論農村生離高校越來越遠,難以“知識改變命運”,進一步理解,就是當下只有考上名牌大學、重點大學才有改變命運的可能,而考上一般大學,就幾乎像沒有考上大學一樣。其實,就是重點大學提高農村生比例,也無法總體改變農村生會更多讀高職高專、三本、二本的情況,針對這一現實,如何提高高職高專、三本和二本學校的教育回報率,在眼下可能比關注重點大學的錄取比例更迫切。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我國,讀一本重點大學的教育回報率無疑是最高的。首先,這些大學獲得國家的投資多,因此學費相對來說比較低,一些人士分析農村學生為何讀高職高專,列舉理由稱高職高專學費低,這顯然不了解各校的具體學費情況,可以說,北大、清華的學費標準在全國高校內是最低的,反而一些民辦高職高專的學費卻很高,這是嚴重的質量與學費倒掛。
其次,一些民辦高職高專、民辦獨立院校和本科院校,根本沒有獲得國家任何投資、補貼,也無社會捐贈渠道,辦學完全靠學生學費收入,為了維持學校的運轉,不少學校嚴重壓縮辦學開支,比如放長假,減少學校的實驗、實訓課,讓學生到校外自找實習機會等,學生在校內獲得的教育很少,教育呈現“空心化”趨勢。
- 2011-06-17“中國夢”離農村學生有多遠?
- 2009-09-04警惕農村學生成階層復制的符號
- 2009-03-31"讀書無用"背后是農村學生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