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漲價”是奶企各懷鬼胎的遮羞布
www.fjnet.cn?2011-12-30 16:55? 龍敏飛?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據(jù)媒體報道,蒙牛、伊利、三元等部分乳制品將集體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到2元。三元、伊利公司均證實了乳制品漲價的消息,而部分超市則稱已收到多家乳企的漲價通知。有專家稱,乳企所稱的原料成本上漲這一理由講不通,集體漲價或源于今年以來乳企自身的壓力。(12月29日《新京報》) 繼上半年日化品集體漲價之后,乳制品行業(yè)也不甘“落后”,學人之所長,“集體漲價”了。物價皆在上漲,而專家也坦言乳制品生產成本的確在上升,這般情況下,乳制品漲價,本來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墒?,你漲價倒也罷了,可為何還要集體漲價呢?這難免有“價格聯(lián)盟”之嫌,更讓人想起《反壟斷法》里的一些明確說法,這便注定,對乳制品的“集體漲價”行為,探討與辨析,不可能就此戛然而止。 一個你我難以忽略的細節(jié)是:以往年前,乳制品大多是以降價以贏取市場份額,在春節(jié)前大撈一筆??蛇@次,為何是“集體漲價”,反其道而行之呢?此為其一。二者,剛剛深陷“致癌物”危機的蒙牛,也跟著漲價了,這必然讓人費解,自身本難保,奈何又漲價,不怕沒人買賬么?這般疑問,必然縈繞在你我心頭,揮之不去。 按著凡事必有其發(fā)生邏輯的道理,只能說,“三巨頭”集體漲價,應是各懷鬼胎。就伊利、三元而言,確有“趁火打劫”、“渾水摸魚”之嫌,因為蒙牛、長富正好深陷“致癌門”,乳制品這趟水已經弄混了,供消費者選擇的余地少了,而平攤在伊利與三元之上的市場份額,必然增多,在消費者沒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伊利與三元“漲價”,必然是年前“最后一大賺”——趁著蒙牛還沒緩過神來賺一筆。 至于蒙牛呢?當“致癌門”發(fā)生時,危機公關是其必然的邏輯,如此方可避免“N次傷害”。如今“集體漲價”,其之所以參與,無外乎一種可能——身正不怕影子歪。因為蒙牛一直強調,奶粉尚未流入市場,而且僅是眉山一地。遺憾的是,這種“清者自清”的態(tài)度,不可能為公眾所認可與接收。現(xiàn)如今,蒙牛用漲價的方式來詮釋這個道理,帶來的,必然是更深的“輿論漩渦”。我們可以用腳投票,但同樣也可以用鍵盤說話——對蒙牛的憤怒與“恨鐵不成鋼”,瞬間成為網(wǎng)絡“蓋樓”的題材。 蒙牛這般“危機公關”,除卻傲慢之外,看不到任何的誠意。而與“泰諾門”相比,更是相形見絀。1982年10月,美國芝加哥有人服用泰諾片中毒致7人死亡,面對這危機,強生公司先成立危機公關團隊,繼而緊急急召回并銷毀3100萬瓶泰諾,損失高達1億美元,同時,道歉與提醒公眾停止使用泰諾的聲音,也立刻傳達,并對受害者家屬進行賠償。蒙牛與其相比,誠意不足顯現(xiàn),繼而公關失敗,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其實,乳制品“三巨頭”集體漲價,沒有多大的偶然的因素,即便是蒙牛漲價,也有其自身的“小九九”,但遺憾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對蒙牛而言,確實如此。乳制品集體漲價:沒有偶然只有必然。當每家乳制品企業(yè)都各懷鬼胎時,“集體漲價”必然成為心照不宣的“遮羞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29]奶企集體漲價是否有“價格聯(lián)盟”
- [ 11-15]挾電荒漲價,壟斷電企缺乏責任擔當
- [ 11-10]存自行車漲價有悖綠色出行理念
- [ 11-02]但愿資源稅改革不會導致油氣漲價
- [ 10-18]不合時宜的"油荒"是一出逼宮漲價的老戲
- [ 10-14]景區(qū)大漲價,國民何處旅游休閑?
- [ 10-12]“限外令”變“漲價牌”誰該臉紅
- [ 09-27]茅臺要漲價,隨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