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洋面孔”變成“國際騙子”的代名詞
www.fjnet.cn?2012-07-18 10:46? 溫國鵬?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有需求就有供應(yīng),既然商家喜歡找“洋面孔”來給自己聚攏人氣,所以也就給了演出公司大展手腳的機會,雙方齊心協(xié)力,出租“洋面孔”的生意想不紅火都難。按理說,這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情,哪怕是為了雇洋人來給站腳助威要多花不少的銀子,那也是人家商家自己掏腰包,用不著消費者肉疼。不過很顯然,出租“洋面孔”這一現(xiàn)象泛濫的背后還有不得不小心的隱憂。 如果僅僅是在樓盤開盤或新車發(fā)布上租用一些“洋面孔”,故意給消費者營造一下產(chǎn)品高端、奢華的感覺倒也罷了,充其量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但是,從記者的調(diào)查中可以看出,這些“洋面孔”的工作可不僅限于此,他們也會在商家的授意下把自己裝扮成各種“磚家”甚至是“葡萄酒大師”來吸引消費者。利用消費者對“洋面孔”的迷信通過身份造假來吸引大家,這樣的行為已經(jīng)越過了誠信的底線,涉嫌欺騙消費者了,無論如何也不能就這么聽之任之。 廣告效應(yīng)好不是商家造假的理由,把話說得再明白點兒就是,出租“洋面孔”可以,欺騙消費者不行。要想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quán)益,不能光靠消費者自己睜大了眼睛來分清眼前到底是“洋專家”還是“洋演員”,更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商家的自律上,更需要工商部門等監(jiān)管機構(gòu)拿著“大棒”在一邊伺候著,萬一商家過了“度”可以及時敲打一下,別讓“洋面孔”變成了“國際騙子”的代名詞。 |
- 責(zé)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guān)新聞
- [ 07-10]中國消費者因何吝嗇?
- [ 06-13]做道德的生產(chǎn)者,而不是消費者
- [ 06-13]乳協(xié)要用事實讓消費者信服
- [ 06-05]哪一個真正的消費者會如此專業(yè)
- [ 05-17]洋奶粉“漲無度”果然怪消費者?
- [ 03-16]非法“315”網(wǎng)站泛濫折射消費者維權(quán)不暢
- [ 03-16]金融業(yè)應(yīng)給消費者一個說理的地方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