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名單,宛如一面紀念墻
www.fjnet.cn?2012-07-31 17:36? 任君翔?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7月27日,《人民日報》二版列表刊出北京“7·21”特大暴雨災(zāi)害已確認身份的遇難者名單,詳細公布了66名遇難者的身份年齡、遇難情形,同時配發(fā)快評《當那些沉重的名字一一念出》。同一天,《北京日報》在頭版以專欄形式,刊載77人在“7·21”特大自然災(zāi)害中遇難的消息,并配發(fā)短評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任何一個成員的失去都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損失?!贝饲耙惶欤醒腚娨暸_“新聞1+1”欄目主持人,以低沉的語氣緩慢讀出遇難者名單。 刊登、播報遇難者名單,這在黨中央機關(guān)報、國家電視臺,還是第一次。 相信每一個凝視這份名單的讀者,都會感到沉重與惋惜。如果遮去白紙黑字中最后的“原因”一列,他們是一群活潑潑的生命,或在橋下街上行走,或在家中小憩,或正駕車回家。但現(xiàn)實中沒有“如果”,一場意想不到的特大暴雨,讓這一個個生命定格在那個時刻那個地點,再也無法喚回。 很多時候,各種災(zāi)難發(fā)生后,我們從政府公布的信息中,都只能獲得一個遇難者人數(shù)的數(shù)字,而他們的生命個體卻被忽視了。災(zāi)難,是生者的敘事,“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一百萬人的死亡是統(tǒng)計數(shù)字”,冷峻的話語已從另一個側(cè)面提醒人們面對災(zāi)難時該怎樣表達。數(shù)字,冷冰冰的,只是一個抽象概念,無法呈現(xiàn)生命個體的悲痛與苦難,無法告知生命的尊嚴與珍貴,更無法警醒保護生命的責任。從生命的意義上,黨中央機關(guān)報上的這一份遇難者名單,表達了一份情感,更傳達出一份無可推脫的責任,宛如一面紀念墻,永遠佇立在那一天的版面上,永遠佇立在千千萬萬讀者的心中。 生民之殤,永遠是家國之痛。悲傷需要用隆重方式來抒懷,念出每一位遇難者的名字以致哀,在一些歐美國家已是慣常做法。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中罹難于世貿(mào)大廈的人們,他們的名字在總統(tǒng)的演講中被一一敘及,時間長達數(shù)小時。在去年美國舉行的“9·11”事件10周年紀念儀式上,伴隨著馬友友的大提琴聲,167位遇難者家屬代表一一讀出2977名遇難者名字。在那個特殊的時候特定的氛圍,沒有什么詞語能比逝者的名字更能錐痛生者的心,更能呼喚擔當家國重任的勇氣。用真誠且能感知生命的方式祭奠遇難者,表達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是政治良知與社會文明的體現(xiàn),也是國家意志與民族認同的體現(xiàn)。 在古老的中國,以國家名義哀悼生民之殤,還是一件新事物。汶川地震后,2008年5月19日,新中國第一次為一場特大自然災(zāi)害的死難者設(shè)立全國哀悼日,國旗第一次為普通的死難公民而半垂。這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公共政治的形式,表達對于生命的珍重,表達對普通公民情感的尊重。從第一次黎民百姓配享國哀,到第一次在國家媒體上一一公布遇難者詳細信息,其彰顯的是國家意志走向人情、國家權(quán)力走向人性的過程,也是現(xiàn)代政治邁向文明、公民社會趨向成熟的醒目標志。 《人民日報》的快評中寫道:“北京‘7·21’災(zāi)害的這份遇難者詳細名單,能否也開啟一個示范,讓‘公布死難者名單’從此成為‘以人為本’的實踐典范,更成為政府的一種責任與義務(wù)?!闭\然,一個把生命放在至高無上地位的國家,是沒有理由不公開披露關(guān)于生命的信息,更沒有理由不用全部的力量保護生命的安全,營造庇護生命的安全之所。時時處處皆以人為本的社會,必定是一個經(jīng)濟繁榮、和諧文明、擁有強大進步力量的社會。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7]哀悼遇難者 讓生命更有尊嚴
- [ 07-24]公布遇難者名單應(yīng)成為一種國家習慣
- [ 07-29]搶救遇難者遺物要與時間賽跑
- [ 04-29]每一位遇難者都是有名字的
- [ 05-21]株洲政府為何熱心于遇難者尸體火化
- [ 05-07]政府沒有食言,公布四川地震遇難者人數(shù)
- [ 11-22]公布512遇難者名單是對生者的承諾
- [ 01-18]韓冷庫爆炸遇難者獲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