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懷疑多些理性?
www.fjnet.cn?2012-08-29 17:32? 蒲 健?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近日,“公交車哭泣女童,疑似被身旁婦女拐帶”的信息在微博上引起熱傳,警方也介入調查。目前,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微博通報,女孩并非被拐,旁邊婦女是其姑姑。隨后,最早發(fā)布“疑似被拐”微博的網(wǎng)友已刪除了該微博。一名轉發(fā)“疑似拐帶”微博并引發(fā)十幾萬次轉發(fā)的網(wǎng)友,通過微博向孩子及其家長道歉。同時,他表示以后遇此類事還會轉發(fā)尋真相。(人民網(wǎng)8月28日) 這又是一起因主觀不實推斷,然后通過網(wǎng)絡發(fā)酵、放大的典型案例。雖然只是一場“虛驚”,事后最早發(fā)帖網(wǎng)友也刪除了微博,轉發(fā)的網(wǎng)友也及時公開道歉,但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反思。如何讓懷疑變得理性?什么樣的懷疑才真正有價值? 在公交車這狹小的空間里,一女童傷心的哭泣,用普通話不停的喊媽媽,而帶其的婦女則是操著濃厚的南方口音,這細節(jié)難免讓人心生疑惑。女童為何哭的如此傷心?這婦女和女童什么關系?莫非這婦女是拐帶的“黑手”?這些懷疑是來自于對女童的關心和關注,是客觀善意的。但在此事件中,網(wǎng)友最終的判斷和處理方式卻是不理智,不科學的。判斷完全來自主觀想當然,沒有任何實在依據(jù),但推斷給人得感覺顯得比較肯定,造成了誤導:此婦女形跡可疑,是人販子的概率較大,必須給予揭露,拯救被拐女童。最不妥的是,事后撰寫了微博并發(fā)布,讓一個通過主觀臆測得出的結論在網(wǎng)絡上升騰炒作,引來眾多網(wǎng)友圍觀熱議。如此做法,可能逃脫不了為“博人眼球”、 提高人氣、增加點擊率、制造轟動效應之嫌吧?如果是真,這就是貪私譽,謀私利、制造麻煩。對于這個事件,其實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給出了處理此類事件的較好方案:如遇到疑似被拐兒童,應當場詢問或報警核查,如事后發(fā)微博則延誤戰(zhàn)機,給查證造成困難。這告訴我們,既要當一名善于懷疑的“熱心腸”,還要作一名理性“思考者”,要慎言慎行,切勿對沒有事實依據(jù)的事兒妄下定論,帶來不良后果。 不加分析的懷疑很容易催生謠言興起,會隨時掄起懷疑的“大棒”, 用“非黑即白”、“不是圣賢就是野獸”的偏執(zhí)思維,不管三七二一,只要“看不慣”、“想不通”、“閑的沒事”就亂砸一通,負面影響極大。如:看到一個貪官落馬,就污蔑所有官員都是貪污腐敗的“蛀蟲”,沒有正確認識反腐敗的明顯成效和堅決態(tài)度;出現(xiàn)一起買官賣官個案,就全盤否定選人用人制度的“科學”,沒有意識到選拔的一大批“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正在攻堅克難謀發(fā)展;碰見一個“富二代”與群眾發(fā)生摩擦,就斷定所有富人都是為富不仁的“敗類”,沒有看到眾多流著“道德血液”的企業(yè)家正為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做貢獻,等等。用以偏概全,一葉障目的慣性思維,把人們仇官、仇富的敏感神經(jīng)挑動起來,把泄怒情緒煽動起來,用顯微鏡把“白袍點墨”的負面影響夸大放大。當“懷疑”成了否定一切、推倒一切的“推土機”時,如何達成社會發(fā)展共識?如何獲得改革攻堅的動力?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或許,這些不再有答案,就算有也是海市蜃樓。 不加分析的懷疑制造的謠言和麻煩,會像洪水一樣在網(wǎng)上蔓延、泛濫、沖擊一切,很容易把一些信念脆弱,從不獨立思考,沒有理性思維的“盲從者”卷入其中,制造的謠言會被“跟風者”不假思索的一股腦全收,會像毒品一樣讓其全信,最終變成負能量的聚集者、跟隨者和推動者,形成“蝴蝶效應”,把一件件“小事”醞釀成“大事”,把一個個謠言變成“真實的謊言”,把一條條真理詭辯成謬論,讓我們陷入被動、應對吃力、還擊給不上力。 堅定的信仰給了我們戰(zhàn)勝困難艱險的信心和勇氣,理性冷靜給了我們拒絕不加分析懷疑和盲從跟風的底氣和力量,讓我們用智慧、理智、自律把懷疑變得更理性,把可能帶來的“麻煩”解決好,讓人人都擁有“理性懷疑”本領,善于理性思考,勇于理性的實踐,讓懷疑變得更理性、可控。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6]在懷疑的時代更需要信仰
- [ 05-16]巧家爆炸案仍有合理懷疑需排除
- [ 12-30]藥家鑫父親訴名譽權案開審 被告張顯堅稱沒錯
- [ 12-03]安徽新增26名丙肝患者 涉事村醫(yī)遭“高度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