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高價采購”的多重解讀
www.fjnet.cn?2013-03-04 15:21? 哲 癸?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近日,中國社科院日前發(fā)布的《法治藍皮書》披露,政府采購價格虛高問題十分突出,背離制度設計初衷。部分地方政府采購的商品,八成高于市場平均價,超過一半的商品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1.5倍以內。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而政府部門采購的商品數(shù)量大,而且供貨渠道廣泛,按理貨比三家以后應以低價購得價廉物美商品。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卻是采購的商品八成高于市場平均價。這不免讓人產生一種感覺:是否政府的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我國早早就建立起了政府采購制度,做出了一系列的明文規(guī)定,然而實際情況是,這堵“防火墻”起不到應有作用,反而造就出“八成高于市場”的事實,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是采購環(huán)節(jié)的不透明。政府的采購人員可聯(lián)系自己熟悉的“關系庫”充當供貨人,提前透露標底給“自己人”,合伙商量好“圍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這導致“價低者得”成為空話。政府“高價采購”正是因為里面加入了人為因素,沒有公開透明的競標,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短缺統(tǒng)一的政府采購平臺,導致權錢交易,滋生腐敗。 其二是采購付款的不合理。政府部門的采購與大眾的消費不同,對商家來說,幾乎“霸王條款”無法達到貨款兩清的狀態(tài)。常常供貨后要經歷漫長的驗收、清帳、結算,往往等待到年底才能統(tǒng)一付錢。且付款時還需各個部門領導審批簽字,還須繳納百分之10的保證金以便追究責任。這漫長的等待時間以及冗雜的流程極大的擠壓了商家的流動資金,浪費人力物力成本。故而中標商要想獲得同等利潤,只能選擇提升價格。 其三是稅務機制的不完善。政府采購與私人購買一個巨大的區(qū)別即在于稅收的發(fā)票。購物索票觀念雖然已然是深入人心,然而大部分私人在購買商品時仍然會習慣性的遺忘。政府部門采購,卻由于賬目核對機制,要求稅收發(fā)票不可或缺,這亦是高于市場平均價的一個重要因素。 政府采購作為一個花納稅人的錢的行為,不應是時刻充當“高富帥”,而應從采購環(huán)節(jié)改革,付款方式革新,稅務機制完善,三方面形成科學的價格比對機制,為納稅人做一個十足的“阿巴貢”。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7]“陽光采購”何以出現(xiàn)買高不買低
- [ 02-27]由政府采購想起“內務府買雞蛋”
- [ 02-26]“政府采購”怎么成了“天方夜譚”?
- [ 02-26]“高于市場價”掏空政府采購的靈魂
- [ 02-26]“摘掉”政府采購“高價帽”還需制度“給力”
- [ 02-26]政府采購不能“只買貴的”
- [ 02-16]政府采購不能讓企業(yè)“自證清白”
- [ 01-09]政府采購收養(yǎng)服務,可解袁厲害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