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會是如何成為“雞肋”的
www.fjnet.cn?2013-03-21 10:23? 吳龍貴?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截至3月19日下午5時,成都地鐵票價制定聽證會共有5名市民報名(22日報名截止),其中4人均參加過兩年前的地鐵票價聽證會。(《四川新聞網(wǎng)》3月20日) 從2010年起,成都涉及價格方面的聽證會,報名人數(shù)一直在下降。2010年5月份的水價聽證會報名人數(shù)達到173名,而后報名人數(shù)直線下降,上一次的地鐵票價聽證會報名人數(shù)僅有17人,這一現(xiàn)象在2010年6月的占道停車收費聽證會達到頂峰,報名人數(shù)一度僅有7人……聽證會越來越像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如果說聽證會是一個民主平臺,那么公眾參加聽證會就是一個民主培養(yǎng)的過程。政府出臺某項公共決策或者調(diào)整某個公共品價格,需要傾聽民眾意見、吸納民間智慧,如此才能保障決策的科學(xué)性和執(zhí)行力。而民眾參與公共事務(wù)的管理,同樣需要借助某種制度化的渠道,實現(xiàn)意見的充分表達。表達意見的渠道當然有很多,但聽證會無疑是其中最好的之一。一方面,聽證會的內(nèi)容是非常具體且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因而其效果是看得見的,有利于培養(yǎng)民眾的公民意識和參與公共管理的熱情。另一方面,相比于分散的網(wǎng)絡(luò)民意,聽證會這種制度化的面對面交流,更加理性也更容易達成共識,這有利于增進官民之間的互信。從這個意義上說,聽證會的式微,既說明公共決策民主含金量的流失,也意味著公眾參與公共事務(wù)的熱情在衰減。 聽證會是如何淪為雞肋的?首先當然要從聽證會本身尋找原因。近年來,“逢聽必漲”幾乎已經(jīng)成為某些聽證會的代名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某些政府部門沒有意識到聽證會乃是一種民主程序,而是把它當成了行政意義上的決策發(fā)布會。譬如動不動就“主題先行”,通過行政手段操縱聽證會;譬如聘請一些“聽證槍手”,扭曲真實的民意。其實公共品不是不可以漲價,政府決策未必就一定錯,但既然設(shè)置了聽證會這道民主程序,就是為了讓公共決策在充分的博弈中變得有理有據(jù),從而取信于民。如果民意常?!氨淮怼?,聽證會流于形式,那么久而久之,公眾自然是敬而遠之。 不容忽視的還在于公眾自身的公共素質(zhì)和對聽證會的認識。成都市發(fā)改委一位工作人員稱,“有些市民存在誤區(qū),覺得自己的意見不重要?!边@種說法無疑很有代表性?;蛟S在許多人看來,既然參加了聽證會,我的意見就該被采納,否則就是不尊重。這顯然是對民主的一種誤讀。公共事務(wù)涉及不同的利益群體,訴求自然也是多元化的,聽證會的價值就在于多元化的聲音能夠充分表達,不同的利益訴求可以平等博弈,而不意味著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必須采納。更重要的是,民主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需要所有公民以點點滴滴的努力去不斷累積和推進。因而,參與本身就是一種非??少F的公民意識和民主實踐。 不要一味抱怨聽證會“逢聽必漲”,也不必過度譏諷那些“聽證釘子戶”,事實上,在聽證會淪為雞肋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都成了缺席者、沉默者。 |
- 責任編輯:唐麗萍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1]聽證會少人喝彩有誠意才有參與
- [ 11-10]降價的聽證會還應(yīng)多一些
- [ 05-18]“面露難堪”是聽證會的“可喜底色”
- [ 05-18]聽證會就該有點“火藥味”
- [ 05-14]我能參加靈巖寺門票聽證會嗎
- [ 04-11]聽證會遇冷是形式主義結(jié)出的果
- [ 03-28]加收燃油附加費就可以不開聽證會?
- [ 01-30]聽證會要潑“洗澡水” “孩子”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