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打破“公章圍城”
www.fjnet.cn?2013-03-25 06:48? 陸文江?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辦一個廠房房產證,耗時4個多月,跑了10多個部門,蓋了20多個公章,花了10多萬元,卻依然搞不定。東部地區(qū)一家企業(yè)陷入的“公章圍城”,只怕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也沒轍??雌饋砜鋸?,但這一問題卻是創(chuàng)業(yè)者們普遍的煩惱,也是政府機構改革、職能轉變必須闖過去的難關。 “蓋公章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追逐”,一個網友的感慨,道出了蓋章辦事之難。從小兩口辦個準生證跑得精疲力竭,到一些企業(yè)為開張辦證跑得曠日持久,都面臨這些困擾:環(huán)節(jié)太多,流程太長,要求太嚴,速度太慢,扯皮的事太多,管事的人太忙……之所以出現問題,固然與一些公職人員作風懶散、不作為甚至亂作為有關,但深層的問題還在于管理錯位。不該管的,本應交給市場的留給社會的,本應降低門檻的,統(tǒng)統(tǒng)事無巨細、提高標準緊緊抓在手里;該管的,卻聽之任之、管理缺位,導致沒有管好。 商機不等人,急事更不等人。企業(yè)從竣工驗收到拿到房產證,最長可能需要一年時間,在瞬息萬變的市場面前,這種“龜速辦證”,只怕連黃花菜都涼了。為了盡快越過公章壘起的重重圍城,企業(yè)往往各顯神通,求爺爺告奶奶,前門不通走后門,找熟人通關節(jié),不惜用金錢鋪平辦證之路。因此,管理錯位,權力之手到處伸,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且不說,更嚴重的后果,則是滋生腐敗和尋租行為,抑制社會的發(fā)展活力。 比如,那家辦房產證的企業(yè),為了過檔案館這一關,先后委托檔案館下屬的一家“三產單位”進行聲像資料制作、資料整理,掏了八萬多。整個過程中,對方沒有出示過任何收費依據,而是直接報價、簽合同、開發(fā)票,企業(yè)明知不妥,也只好照辦。辦事成了“進貢”,公章和程序成了一些部門牟取私利的工具,這種利益輸送鏈條的存在,其實是“辦事難”之所以難治的現實原因。 由此觀察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其中提出的“簡政放權”這一核心思路可謂正中時弊。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政府亟須明確自身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簡政放權,就是要大幅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把不該管的微觀事項,堅決放給市場、交給社會,發(fā)揮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同時,加強宏觀管理和公共服務,做到事前審批多放,事中事后監(jiān)管問責到位。只有劃清了職能邊界,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才能換成市場的手,企業(yè)發(fā)展的活力才能激發(fā)出來。 改革方案關鍵在于落實。企業(yè)主的一句反問——“明明是事后備案,卻為何比事前審批還要麻煩”,也反映了減少審批后卻依然管得死的“換湯不換藥”現象。一些公章連著部門利益甚至個人私利,只有從制度上切割、從監(jiān)管上嚴防、從監(jiān)督和問責上倒逼,才能形成職能轉變的強大動力,使政府部門拿出壯士斷腕的改革勇氣來,逐步回歸權力的本位。 管理錯位,權力之手到處伸,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且不說,更嚴重的后果,則是滋生腐敗和尋租行為,抑制社會的發(fā)展活力。 本報特約評論員陸文江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1]“簡政放權”是一盤值得期待的棋局
- [ 03-08]簡政放權不是當“甩手掌柜”
- [ 12-25]期待“簡政放權”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