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和抵御內澇,除了加強老舊管網更替、提高新城區(qū)管網排水防澇能力,以及對那些能夠“升級換代”的管道進行改造擴容外,重點還應放在科學減災上?!?/p> 11日,據稱是2008年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雨襲擊深圳,導致城市內澇,多處道路積水,公交受阻,汽車被淹,動車停運,航班取消。網友質疑:深圳是新建城市,為何會是這個樣子? 深圳發(fā)生的這一幕,公眾早已不陌生。從北京到上海,從南京到(四川)廣安,都出現過城市“看?!眻鼍?。 歸結起來,原因無非是老城區(qū)排水管網老化,新城區(qū)排水規(guī)劃建設不合理,室外排水標準比較低,以及城市建設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等等。尤其是排水標準,可謂地不分南北,國內多數城市均按“一年一遇”標準設計(核心區(qū)也不過三五年一遇),就此埋下深重隱患。深圳雖是年輕的城市,卻難逃脫上述弊端。 治理城市內澇病,出路也無非在于,修改室外排水標準,加快管網改造擴容,提高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水平,等等。當然,最好是把原來的管網全部“升級換代”,提高城市整體排澇能力。有人舉例,國外有些大城市把排水系統(tǒng)修建得像地下宮殿一般,任它多少年一遇的大雨,都能輕松應對。 但應承認,這固然是治本之策,卻也是一廂情愿,至少在短期內難以實現。所謂積重難返,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是一個累積過程,不可能像在白紙上畫畫,畫錯了就擦掉重畫。且不說這需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在城市建設格局基本定型的情況下,很難想象,哪座城市有能力重新鋪設所有排水管道。 因此,預防和抵御內澇,除了加強老舊管網更替、提高新城區(qū)管網排水防澇能力,以及對那些能夠“升級換代”的管道進行改造擴容外,重點還應放在科學減災上。也就是說,把更多精力放在預防內澇,減少內澇造成的各種傷害。 防澇減災的首要工作,是杜絕出現人員傷亡的悲劇。暴雨成澇,或者一時無法避免,但全力減少人員傷亡,卻應成為一道硬杠杠。為此,各地需對災害性天氣有所預見,及時發(fā)布預警,對容易造成內澇的地段即時監(jiān)測,安排人員值守。如城市河道、天橋底下以及可能發(fā)生塌陷的地段,一旦遭遇暴雨天氣,就應提高警戒。 再者是保障市民財產安全。比如,有些城市的小區(qū)地下車庫,一旦發(fā)生暴雨就會出現雨水倒灌,淹沒車輛,造成財產損失。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提前通知、疏散。一些地處低洼地帶的住宅區(qū)、辦公樓,平時應備有排水設施,以備不時之需。 還有就是減少積水地段,確保交通順暢。一些城市道路、高速路,一下雨就現原形,極易積水,造成交通堵塞。對于這些地段,管理部門應做到心中有數,應急有方。暴雨不僅考驗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同樣考驗著管理部門的科學減災水平,如果早作預案、及時化解,內澇未必會造成什么可怕后果。 檢討城市內澇的根源是必要的,而在治理措施上,既要著眼于未來,也要面對現實。否則,好高騖遠的治理口號,很可能變成畫餅充饑,于事無補。 |
相關閱讀:
- [ 10-10]內澇不止是能力不夠嗎?
- [ 09-03]城市內澇致人死并非不可避免
- [ 07-27]城市治內澇別忽視透水性
- [ 07-25]解決城市內澇是清還一筆“良心債”
- [ 07-23]城市內澇反映的不止是能力和水平
- [ 07-16]要拿官帽來保證城市內澇無傷亡
- [ 07-21]內澇何時不再“惱”?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