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討論:香港民主化應在制度紅線內進行
2014-07-14 16:25:36?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時殷弘:香港的“鬧事”精神從何而來 以往香港公眾習慣于北京向他們的要求做妥協(xié),習慣于北京的靈活政策。但同時,香港公眾也應該習慣于中國政府在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方面絕對堅定的態(tài)度。香港公眾應該習慣特區(qū)政府的權威,不管是怎么產生的,根基不變。但一些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白皮書的發(fā)表非常吃驚,他們不習慣,并因此激發(fā)起一種“戰(zhàn)斗”精神也可以說是“鬧事”精神。 十年前香港的發(fā)展方向有三個原則:一是有利于香港政治穩(wěn)定和有序競爭;二是有利于香港振興和社會安寧;三是有利于長久穩(wěn)定的經濟建設關系。凡是損傷三大價值的追求和行動,不管來自何方都不可取。這三原則現在依舊適用。 維護香港穩(wěn)定是港人最高利益之一,也是中國的國家利益之一。民主意味著責任,意味著公民權利和公民責任。香港出事情,所有人都要反思。只要大家共同應對,香港政治、經濟和社會才會有健康發(fā)展。(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建民:香港患有殖民地后遺癥 可以說,香港問題的產生,與殖民地統(tǒng)治后遺癥息息相關。幾乎所有前殖民地國家和地區(qū)都有問題,包括塞浦路斯、印度、巴基斯坦,尤其是英國殖民統(tǒng)治過的國家。 同時,我們不能忽視臺灣政治民主化對香港政治民主化的影響。香港民主派基本都是跟著臺灣民進黨學的。澳門反對勢力也在產生,未來可能步香港反對派的后塵。香港所謂追求民主等問題,不過是第三波民主浪潮的后續(xù)。 香港問題變嚴重,香港媒體和輿論負有重大責任。香港回歸了,但是輿論話語權卻掌握在一些反共右翼人士的手里。我認為無論今天的臺灣還是香港,都可能會毀在反對勢力的媒體手里。因為如果人們的價值觀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那么問題就比較難以解決。比如在臺灣,反大陸的情緒非常強烈,可是到今天還有人頌揚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這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現實,因為殖民統(tǒng)治讓這些人改變了觀念。(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戴慶成:警惕港澳臺反內地情緒合流 香港問題從宏觀角度來看分兩個大的問題。一是普選的問題,二是陸港矛盾問題。兩地之間關于普選的主要問題在于,怎么選出一個中央政府和香港民眾都可以接受的結果。而陸港矛盾可能越來越凸顯。因為內地很多自由行游客,或者很多人去香港生小孩,這令香港人覺得生存空間縮小了,產生一種身份危機感,所以造成自我身份訴求的渴望。 當然,香港特區(qū)政府也負有責任。比如,中國歷史在香港中學不是必修課,是選修課。很多學生覺得讀中國歷史對找工作沒有實用性,所以不修中國歷史。 香港一些年輕人開始跟“臺獨”團體交流之后,由反對“臺獨”變成同情或理解“臺獨”。今年七一游行中第一次有臺灣人過來組織游行,并播放一些“臺獨”分子講話的視頻。未來臺灣、香港和澳門互動會越來越大。 有人問,澳門為何不像香港這樣?原因在于澳門跟內地關系比較密切,他們的文化比較傾向內地,去澳門的人雖然很多,但主要是去賭場,對澳門民眾影響小一些。我的觀察是,現在澳門也開始冒起反對大陸人自由行了。因為很多賭場開快車去接游客導致很多交通事故。所以部分澳門人也有反內地情緒了。澳門之前有過1萬多人上街示威,所以未來有一個趨勢,港澳臺三地幾股反內地的力量可能匯成合力。(作者是香港媒體人) 印紅標:人心回歸關鍵在于內地進步 中國是單一制國家,香港是直轄于中央政府的特別行政區(qū),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來自中央政府的授權,而不是固有的。香港的地位不同于聯邦制下的邦,不是香港把自有的部分權力讓渡給中央。不論內地、香港還是國際社會對此都應當十分明確。普選特首的權利來自《基本法》,而不是英國。 看到香港媒體的強勢輿論傾向反對派,但不要忽視大學和中學教師的重要作用,這個群體主流傾向反對派,直接影響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這在反國民教育和“占中”活動中都表現得很清楚。因此要注意對香港教育界和青年的工作。對于內地民眾也應普及《基本法》的教育,以堅持“一國兩制”,防止“過左”或偏激情緒。 據我觀察,香港是一個政治難民和經濟難民及其后裔具有重大影響的社會,再加上百年殖民統(tǒng)治,香港居民與內地民眾存在價值觀、歷史觀的差別,要實行“一國兩制”不會一帆風順。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也會影響到國家認同,而在國家認同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實行民主,很容易出現離心或分離主義傾向。 最后,人心回歸的關鍵在于內地的發(fā)展和進步。內地除了經濟發(fā)展之外,社會政治改革也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要逐步落實到社會政治生活中去。政策要開明,社會監(jiān)督權利應得到保障,反對腐敗需取得實質性的成果。這樣,內地才能對香港社會有足夠的感召力。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
相關閱讀:
- [ 06-30]依基本法正確處理中央與香港特區(qū)的關系
- [ 06-20]香港與祖國同發(fā)展共繁榮
- [ 06-12]香港反對派的舞臺須在“一國”之下
- [ 05-05]內地對港心態(tài)變化值得關注
- [ 08-20]對立很容易,共贏才是關鍵
- [ 06-27]《最佳方式》證實中國能力
- [ 06-26]斯諾登的命運要看各方的博弈
- [ 06-14]“棱鏡”爆料者斯諾登何去何從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