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nèi)|國際|專題|網(wǎng)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大學校園里不該有“貧富之辨”

2016-04-04 20:10:25?蕭椽?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大學幫困該不該公開受助學生的個人信息?貧困大學生該如何正視自己的“貧困”?在《北京青年報》發(fā)起的這場“貧困,是不是貧困大學生的隱私”話題討論中,正反雙方及持綜合性意見者都充分表達了各自的觀點,討論富于啟迪,發(fā)人深省。在此,筆者想從如何發(fā)展、弘揚大學精神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淺見。

從已刊出的多篇討論文章看,大家對“貧困,是不是貧困大學生的隱私”的分析,至少在邏輯上是非常清晰的。在認同“貧困是隱私”的論者看來,由于社會上已經(jīng)形成根深蒂固的輕視、鄙視甚至歧視貧窮的觀念,大學校園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人們有意無意之間會對貧困大學生另眼相看,由此造成或加重了貧困大學生的敏感、脆弱和自卑的心理。因此,大學幫困要盡可能站在貧困大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和著想,最大限度地保護他們的隱私和尊嚴,避免因公開“貧困信息”而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

而在不認同“貧困是隱私”的論者看來,公開受助人員的信息,是實施幫困政策的基本程序要求,無論是保障房的獲得,還是廉租房對象的確定,抑或低保戶、貧困戶身份的確認,將受助對象的基本信息向外公開,接受外界的監(jiān)督,都是確保公平的必要程序。既然社會上對此有普遍的程序要求,大學幫困也不能例外,畢竟社會上因不公開或公開不夠,導致弄虛作假甚至腐敗操作之事并不鮮見,如果大學幫困不公開受助者個人信息,也難免會出現(xiàn)“虛假貧困”騙取資助補助之事,所以公開這一道程序不可或缺。

上述兩方觀點雖然針鋒相對,卻暗含著一個相同的前提:今天的大學早已不是獨立于俗世的“象牙塔”,大學校園已全方位深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或者說大學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已經(jīng)高度趨同,渾然一體而難分彼此。從這個前提出發(fā),其中一方認為,在輕視、歧視貧窮的社會觀念未有根本改觀之前,貧困大學生在校園中遭受輕視、歧視也在所難免,因此應當把他們的貧困當成個人隱私來保護,盡量讓他們免受輕視、歧視之苦。

另一方則認為,既然大學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已經(jīng)高度趨同,那么大學幫困的邏輯與社會幫困的邏輯也應當基本一致,都需要將受助對象的基本信息在一定范圍內(nèi)公開。即便公開個人信息會讓貧困大學生難堪,讓他們感覺受到二次傷害,這大約要算是一種“必要的代價”——在大學校園之外,低保戶、貧苦戶獲得救助時公開個人信息,他們中有人也會覺得難堪和受到了傷害,是不是因此也要把他們的個人信息當成隱私嚴加保護呢?

在相同的前提下,兩方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了相反的結論,而兩方的結論都言之成理而能自圓其說,對改進和完善高校幫困工作都具有難得的價值。然而,筆者恰恰對兩方觀點基于的那個前提感到很不安,認為這個前提原本就不應該存在,或者說,雖然這個前提的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還是不能輕易“承認”它,至少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來改變它。

我們說今天的大學早已不是獨立于俗世的“象牙塔”,這說明大學曾經(jīng)是獨立于俗世的“象牙塔”,進而言之,大學從古至今本來就應該是“象牙塔”,大學的環(huán)境本來就應當與社會環(huán)境有著巨大的區(qū)別。今天,我們看到了大學校園全方位深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沒有拼命用大學的圍墻來抵御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而是很自然地“承認”了大學“象牙塔”淪陷的現(xiàn)實,“承認”了大學環(huán)境對貧困學生的輕視與歧視;我們沒有拼命用大學應有的治理邏輯來抵御社會治理的邏輯,而是很自然地采用社會幫困的邏輯來從事大學幫困。這不是大學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而是大學“俗世精神”的泛濫,這是一種無比沉重的悲哀。

大學,是一個時代優(yōu)秀青年的聚集,青年學生無論來自哪個地方,無論出身背景和家庭條件有多大的不同,都應當在大學校園里平等地享受自由的空氣,張揚青春的理想。大學里會有貧困大學生,但每個大學生從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一天起,都應當“忘記”自己是來自富裕家庭還是貧困家庭,也不要關心別的同學是有“富爸爸”還是“窮爸爸”。大學天然應當具有平等、包容、和諧的精神氣質,大學校園里不該有“貧富之辨”,不應當給接受資助的大學生貼上“貧困生”標簽,更不能讓受助大學生覺得“丟人”,不能讓他們因為貧困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大學生畢業(yè)離開學校時,應當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我堅決不“承認”大學已不是“象牙塔”的殘酷現(xiàn)實,我期待大學早日回歸“象牙塔”的本位。當大學回歸真正的“象牙塔”,當青年學生都“忘記”自己的家庭出身條件,當大學校園里沒有了“貧富之辨”,貧困是不是貧困大學生的隱私,大學幫困該不該公開受助學生的個人信息,這些問題就不再需要明確的答案,這些問題本身也已失去了意義。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nèi)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閩網(wǎng)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