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商家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特點,用代碼和算法賺黑錢,欺負消費者不知情。我們關心的是,還有多少類似的潛規(guī)則在偷偷向我們的錢包“伸黑手”?還有多少技術手段成為暗中助紂為虐的“幫兇”?用什么辦法遏制它們? 據《科技日報》2月28日報道,消費者海量的消費信息在購物時被記錄下來,這些數據為某些人提供了“便利”——最近,有網友披露了自己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他經常通過某網站訂酒店,價格長年保持在380元到400元,而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后發(fā)現僅300元上下。此事一經曝光,瞬間轉帖破萬,網友紛紛吐槽各自“被宰”經歷,商家利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正在浮出水面。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價格歧視,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消費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打出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正常來講,商家為了增強用戶黏性、穩(wěn)固市場,一般會給老顧客一定優(yōu)待優(yōu)惠,因為維護老客戶的成本低于拓展新客戶,且老客戶還可能帶來更多新客戶資源。 然而,部分網絡公司利用大數據“吃定”老顧客后卻開始“磨刀霍霍”。比如,一些網約車平臺因客戶不同而定價不同;某些票務網站對老客戶溢價;某些二手車交易平臺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為賣家和買家設置不同的入口,進而賺取差價;亞馬遜幾年前對不同客戶進行差別定價引起爭議,CEO不得不公開道歉,等等。 這種因人而異、看人下菜碟的行為,與商家日常促銷、拓展新用戶而推出的優(yōu)惠活動是有本質區(qū)別的。我們常見一些商家在網頁或APP及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出新客戶免首單、新客戶下單立減等活動,這是公開的促銷,而此番“殺熟”行為則是暗地里偷偷摸摸從老客戶錢包里掏錢。如果不是爆料人無意中發(fā)現,大多數人還蒙在鼓里。 買的沒有賣的精,類似這種看人下菜碟的行為如果在互聯網商業(yè)平臺形成潛規(guī)則,則后果嚴重。 這種做法與大數據發(fā)掘運用過程中,消費者和掌握數據的公司處于不對等狀態(tài)有關:一個是數據的提供者,一個是數據的持有和使用者,前者提供的數據在助力了某些公司發(fā)展的同時,回過頭來還被用作對付自己的武器,這無疑是對消費者利益的傷害。說白了,一些商家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特點,用代碼和算法賺黑錢,欺負消費者不知情。 當前,大數據挖掘與運用正在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已有不少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雙贏的實例。然而,其使用一旦超出合理邊界,大數據則可能成為圖謀不軌者的兇器。對此,我們關心的是,還有多少類似的潛規(guī)則在偷偷向我們的錢包“伸黑手”?還有多少技術手段成為暗中助紂為虐的“幫兇”?用什么辦法遏制它們?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作為一種資源,其本身不帶有優(yōu)劣符號,關鍵在于持有數據的人如何運用。就現實情況來看,大數據隱私挖掘的殺傷力,遠遠超過了大數據隱私保護所需要的能力。因而,如何營建更安全、更公平的消費環(huán)境,防止“數據傷人”,關系到消費者的權益保障,關系到網絡交易和市場秩序的健康發(fā)展,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
相關閱讀:
- [ 03-02]消費維權不只靠投訴便利
- [ 02-26]春節(jié)節(jié)儉風尚標志消費觀念轉型升級
- [ 02-22]"消費提檔升級"呼喚"服務日新月異"
- [ 02-08]“逢節(jié)必漲”消費亂象須規(guī)避
- [ 02-08]安全消費不是“技術活”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