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日落日出》有感:家恬的比喻
來源:東南網 2011-11-18 編輯:林洪熙
這當然是比擬手法,把“灰燼”當作“多話婆”來寫。在這句話之前,有一段寫煉山時的“火燒山”情景,我們先來感受一下那驚心動魄的場面,然后我再當一回語文老師,與你談談“比擬”與“比喻”的不同。先看作者描述的火燒山: “洋火一劃,干燥的茅草,如同汽油著火,“噗?!币宦?,泛濫開來,勢不可擋。隱匿在草叢里的風,像被濃煙嗆著的鯪鯉,忽然滾出來,嚇得我們手足無措,胡亂撲打。而烈火絕不像鯪鯉那樣膽小,只要抓起一把泥土,猛撒過去,它便縮成一團,束手就擒?;鹋c風,里應外合。風與火,狼狽為奸。火仗風勢。風助火力?;鹪綗酱蟆oL也越刮越大?;鹧嬖絹碓礁??!班栲枧九尽保植磺迨腔鹪诮?,還是心在跳。人貧窮,風也捉弄。你看,又有一個燃燒的鳥巢騰空而起,像一顆流星,飛過防火路,落入茂密的草叢,烈焰滾滾,燒紅了半邊天?!?/p> 這段描寫,作者用了許多比喻句,拿它們與“例四”句對比,不難看出“比擬”與“比喻”的區(qū)別:一、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二、比喻中喻體(作比的事物)都要出現,比擬中擬體(模擬的事物)是不出現的??闯鰜砹税桑?/p> 我國人民在勞動生產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生動語言。猜想“多如牛毛”,不說“多如馬毛”、“多如豬毛、猴毛、狗毛”之類,或許是舊時一位對牛情有獨鐘的農人或牧童,最先創(chuàng)新以“牛毛”喻“多”,而后被農業(yè)社會絕大多人認可傳播,再由像家恬那樣的文人寫進書里,終被全社會約定俗成今日喻“多”之固定成語。但愿家恬先生也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農人式比喻”,成為典范,被世人傳播!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