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從男籃、男足的失敗中吸取教訓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8-13 編輯:黃水來
“昨天,男籃回到北京,沒有鮮花、掌聲,沒有迎接的人群......”這是8月9日《重慶時報》相關報道開篇的第一句話。 在倫敦奧運會上,中國男籃小組賽五戰(zhàn)五敗,場均輸球25.2分!這種攻不進、守不住,失誤連著失誤、失敗接著失敗的結果,帶給廣大觀眾和球迷的,不單是傷心與難受,還有費解和困惑。迎接他們的,怎么會有鮮花和掌聲呢? 平心而論,我同情易建聯(lián)、同情王治郅、同情中國隊。在同情的同時,我以為,中國男籃之所以五戰(zhàn)皆敗、小組墊底,既有團隊精神不足、隊員技藝不高、體制機制不佳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練品質能力不強這方面的因素。 由中國男籃的奧運敗績,想起了10年前中國男足的“神奇教練”米盧。據(jù)說米盧曾經(jīng)率領過其他四個國家的足球隊進軍世界杯,并全部進入16強。然而,他最終帶給中國男足的,是從韓日世界杯賽上無功而返——三場比賽未能實現(xiàn)“零的突破”,“神話”不攻而自破。 如果把一個球隊比作一支軍隊,那么,教練既是“教官”,又是“統(tǒng)帥”。其重要地位是不可低估的。然而,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教練一人身上,未免太天真、太幼稚了。況且,只是靠高薪做“刺激”,招聘來的洋教練。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wǎng)旗下網(wǎng)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