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80后小伙子劉澤思幾年前曾經(jīng)到寧夏西海固轉了一圈。國家級貧困縣西吉下面的一所學校讓他很震撼。這個學校都是危房:教室除了凳子、桌子和燈,連窗戶玻璃都沒有。100多個孩子每天早上5點多就要起來讀書。一整天的時間,除了看書,孩子們就吃一個饅頭,喝點水。劉澤思有個建議: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們,能不能少跑美國、歐洲,多跑跑西海固。(1月6日《中國青年報》)
美國作家邁克爾有一則寓言:在一個島國上,金喇叭是公眾表達意見的唯一工具。真正擁有發(fā)言權的,只有買得起“金喇叭”的少數(shù)富人。那些擁有“泥喇叭”的底層人士,壓根就沒有發(fā)言權。
劉澤思的想法很接近“泥喇叭思維”。高考改革方案和發(fā)展方向,也要注重那些出身寒微、教育環(huán)境差、經(jīng)濟條件差的農(nóng)村孩子,因為他們向上跋涉的步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都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多的代價,加上資源和環(huán)境的天然劣勢,普通話不好、沒有藝術特長、視野不夠開闊等,將他們和城市孩子放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注定就是一種不平等。
調查顯示:農(nóng)民、工人和下崗失業(yè)人員家庭的子女,必須考出高人一籌的分數(shù),才可能考上大學,且大多就讀于普通院校;而具有更多政治、經(jīng)濟、社會資本的優(yōu)勢階層子女,則較多分布在重點院校和優(yōu)勢學科。
遺憾的是,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無論是改革試點還是自主招生,都呈現(xiàn)明顯的“金喇叭思維”,自主招生多從省級重點中學中選拔,因為高考改革措施的政策制定者多是買得起“金喇叭”的城市人,這種“屁股決定嘴巴”的現(xiàn)狀決定了他們代表的是城市階層的利益。所以,高考改革的城市取向才非常濃郁,才會將農(nóng)村孩子的利益毫不客氣的扔到腦后。
一個外國博士生,能一針見血地看透高考制度的弊端所在,并且說:“如果我是中國的教育家,農(nóng)民問,為什么我們只有一條路呢?我沒有臉告訴他們,因為你是農(nóng)民,所以我少給你一個上升的渠道”??梢?,中國高考制度的最終癥結不是問題復雜,而是決策人自身的“金喇叭思維”在作怪,不打破這種既得利益思維,考試制度的不公平因素就難以根除。
同日《中國青年報》也發(fā)表了以北大法學院張千帆教授為首的法律界人士推出的《大學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建議書》。建議書倡導給人口大省平等的錄取權,給西部邊遠省份考生更多的傾斜。我們當然很關心考試標準統(tǒng)一對農(nóng)村考生的實際影響,因為他們所受的基礎教育本身就沒有城市學生好,所以原則上大學招生錄取應該更加照顧他們才對。這對高考制度改革是一個積極的提醒,在城市取向和農(nóng)村取向之間做好均衡,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才有望得到落實。
- 2009-11-19高考改革的關鍵是杜絕人為不公
- 2009-10-12北京高考改革究竟改了什么?
- 2009-10-12“多動癥”式的高考改革是否當休矣?
- 2009-10-10北京高考改革的三大看點
- 2009-08-11人的發(fā)展公平不全寄于高考改革
- 2009-08-11高校不去衙門化,高考改革難成功
- 2009-08-10高考改革,為何只見專家不見公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