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差生”獲諾獎談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www.fjnet.cn?2012-10-11 16:47? 盧永洲?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英國醫(yī)學教授約翰·格登獲得今年的諾貝爾醫(yī)學獎,可是又有誰知道,這位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中學時生物曾成績墊底,甚至被老師斷言絕不可能成為科學家。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15歲時,格登在英國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求學,當時在250名學生中,格登的生物科成績排在最后一名,其他科學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學譏笑為“科學蠢材”。從昨天的“差生”,到今日的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格登的亮麗轉身,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 時下,有一部分學校和老師簡單地以學生一時的成績好壞作為評價標準來劃分所謂的“好生”和“差生”,只要學習成績好,就是“好生”,只要學習成績差,就是“差生”,并給“好生”和“差生”貼上明顯標簽,通過種種形式給予不同待遇,對“好生”尊重、熱情、喜歡;對“差生”則冷漠、嫌棄、歧視。讓“好生”有優(yōu)越感,“差生”有羞辱感,以此辦法來激勵學生上進。學校和教師可能不知道,這種不尊重每個學生個性差異的的教育管理做法,適得其反,不但與現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容易造成學生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疏離、對立和沖突,而且會嚴重傷害所謂“差生”的自尊心,導致他們失去自信,產生自卑、自棄,不求上進,進而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試想一下,如果按照我們以上的教育管理辦法, “差生”格登,很可能早就讓老師以所謂“差生”的管理做法扼殺了,還能成為今日的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 我們知道,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似的兩顆沙粒;綠葉如云,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雙葉片。同樣,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我們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我們每個人才成為獨特的個體,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豐富多彩。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夠從似乎都差不多的學生中,發(fā)現每個人特有的興趣和愛好、特長和志趣,大膽地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發(fā)展。因此,作為學校和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發(fā)掘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個性發(fā)展,對不同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位學生個性的展示與發(fā)展提供平等機會和條件,給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寬松的生長空間,讓每個學生個體都在學校和老師的尊重中發(fā)展為最好的自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1]差生得諾獎警示我們的教育觀
- [ 09-27]“藍印章”上刻著畸形教育思維
- [ 07-06]假“民主”之名驅逐“差生”是教育之恥
- [ 11-21]縣城“差生”在農村當班長的反思
- [ 11-10]“差生”在教室外考試有違“有教無類”
- [ 11-10]歧視“差生”就是培養(yǎng)仇恨
- [ 11-10]差生室外考試突顯功利教育的硬傷
- [ 10-20]差生“綠領巾”是最壞的“標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