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教育與經濟、社會和文化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在《教育思想的演進》一書中指出,教育的轉型始終是社會轉型的結果,要從社會轉型的角度入手來說明教育的轉型。 從我國農村教育的發(fā)展來說,其模式是城市化的,但是農民自身并沒有實現市民化,這也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農村教育的模式與農村教育的對象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不適應??梢哉f,這是當前我國農村教育問題的根源所在。 當前農村教育城市化有兩種表現形態(tài):一種是農村教育在教育內容、教育目標等方面完全照抄照搬城市模式;另一種是農村教育的布局調整,也就是農村學校從農村中“抽離”出來向城鎮(zhèn)集中。第二種農村教育城市化方式的弊端更為明顯,其對農村造成的影響可以用“釜底抽薪”來形容。學校布局調整使農村學校離開了農村,農村成為“文化孤島”,這對于當前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極為不利的。 如何對當前的農村教育進行改革?筆者認為,教育既要與內部環(huán)境相適應,也要與外部環(huán)境相適應。所謂教育的內部環(huán)境,就是教育對象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狀況;所謂外部環(huán)境,就是當地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從農村教育的發(fā)展來說,就是既要與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相適應,也要與農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狀況相適應。 我國當前的農村教育模式還需要經過一個“現代化”的過程。按照現代化的方向來發(fā)展農村教育,通過農村教育的現代化來促進農村社會和農民的現代化,從而改變農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被動狀況,在農村教育發(fā)展和農民自身發(fā)展之間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隨著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之后,農村教育逐漸向城市化方向發(fā)展,即成為了“離農教育”。從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農村人口依然是我國人口的主體。因此,“離農教育”不能很好地與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和農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狀況相適應,由此引發(fā)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需要改革。對于農村教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不是選擇“離農教育”還是“留農教育”的問題,而是其發(fā)展方向要與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和農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狀況相適應。雖然農村教育模式的選擇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但是農村教育的現代化是其未來發(fā)展不變的方向。 (原文刊于11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有刪節(jié)。原題為《我國農村教育模式亟待現代化》) |
相關閱讀:
- [ 03-05]后“撤點并校”時代:內地農村教育尋求突圍
- [ 11-13]周標亮:對農村教育的變化太有體會了
- [ 11-13]袁貴仁:努力把農村教師素質和農村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 [ 08-30]差距70年,農村教育希望何在?
- [ 07-25]一定要一步到位解決農村教育問題
- [ 05-15]乒乓球都沒見過,農村教育希望何在?
- [ 10-18]高考改革不能讓城市教育歐美化農村教育非洲化
- [ 09-19]農村教育嚴重萎縮該怎么辦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