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關系上學受騙”板子該打誰身上?
2015-08-25 17:07:1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自知孩子積分低進不了公辦小學,家長們就四處想辦法,可誰知被詐騙分子利用,不僅錢沒了,連孩子入讀民辦校的報名時間都錯過了。近日,福建廈門市思明區(qū)蓮前派出所通報稱,一男子為還賭債,四處編造自己在教育系統(tǒng)有關系,可幫忙上公立學校,詐騙24名家長共計18萬余元。(8月25日《東南快報》) 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抑或大學,“托關系上學”騙局一再得逞的背后,是公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強烈的渴求。一旦通過制度化渠道難以達到目標,一些人便試圖通過劍走偏鋒的方式來“變不可能為可能”。家長們渴望孩子上個好學校的“父母心”,成為騙子眼中的“生財之道”;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在“托關系上學”上形成了利益合謀。 如果說“托關系上學”是一種罪惡的話,懲罰的板子卻不能全部打在騙子身上。許多上當受騙者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而是要實現(xiàn)不合理的利益訴求。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利用身世背景、人脈關系等社會資本,來鉆制度的“空子”和監(jiān)管的“漏洞”,在本質上是一種規(guī)則意識和公共精神缺失的產物。 在這起騙局中,受害者大都為沒有當地戶籍的外地人。家長們之所以“托關系上學”,是想給孩子一個向上社會流動的機會,避免出現(xiàn)一些學者所擔心的“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現(xiàn)象。老百姓期待的教育公平不僅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學上,也要讓他們都有機會接觸到優(yōu)質教育資源。正是因為教育公平沒有真正實現(xiàn),才會讓一些家長走上投機之路。 教育作為一種文化資本,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實現(xiàn)社會流動。不論受教育者來自哪個階層,都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人生突破。只不過,在向上社會流動困難、階層固化的當下,“寒門難出貴子”已經引發(fā)了許多人的成功焦慮;而在一些困難家庭當中,“讀書無用論”、“知識無力感”頗有市場。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未來的希望”。只有用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能夠更多地惠及普通民眾和弱勢群體,教育這盞“希望之燈”才會更加明亮。只有讓社會流動渠道越來越暢通,“托關系上學被騙”的悲劇才會不斷減少。 短評:被騙的家長也該反思 張翼 騙子固然非常可恨,可是,受騙的人們,難道不該有所反思嗎?想必一定有人會立即提出十萬個理由來替他們辯護,就城市公辦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做出列舉,對外來民工子女入學機會擴大的必要性提出意見,就招生制度本身的透明度和包容力給出建議,這些都是宏觀背景,也的確需要系統(tǒng)性改進。 但是,在城市教育資源配置的整體格局之下,在現(xiàn)有的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同時并舉的招生制度之下,在現(xiàn)有的積分入學的既有制度規(guī)范下,從制度執(zhí)行者,到每個普通公民尤其是外來工家長,只能在法治語言的范圍內,爭取自己和子女的合法權益,包括爭取自己這個群體的子女入學機會,而不是奔向非程序的選擇。 |
相關閱讀:
- [ 08-25]構建司法人員和律師的新型關系
- [ 08-20]“準點下班”呼喚換位思考
- [ 08-20]被“關系”搞定的消防怎能防爆炸隱患
- [ 08-19]立足語言多樣性研究漢語
- [ 08-12]弗格森槍聲的拷問
- [ 07-30]沒有規(guī)則與邊界,官商關系就像“養(yǎng)小鬼”
- [ 07-29]有些政商為何愛“算命”
- [ 07-28]伊核協(xié)議后美國中東再布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