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簡/繁 體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評論熱詞>>寬帶不寬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近日播放的“假寬帶真相”報道稱,國內超半數用戶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

業(yè)內人士稱,國內多地寬帶運營商向上一級運營商購買寬帶,再轉售給用戶牟利。為獲得最大利潤,寬帶公司常用共享帶寬冒充獨享帶寬。廣大消費者花了寬帶的錢,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顯然,一些電信運營商涉嫌搞虛假廣告、消費欺詐。

假寬帶問題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除了應加快改革,讓寬帶市場形成多元有序競爭的良性格局,相關部門也應加大監(jiān)管力度。法律也是遏制假寬帶的法寶。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關于公益訴訟的內容,明確規(guī)定,對污染環(huán)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有關部門和組織應當理直氣壯地運用法律武器,捍衛(wèi)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彰顯社會責任感。

——北京·劉軍

(福建日報)

監(jiān)管部門或許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為網民提供科學準確的測速服務,幫助消費者鑒別家中的寬帶到底有多“寬”,退還消費者所交的冤枉錢,并追究涉嫌詐騙的運營商的法律責任。

10月7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節(jié)目“假寬帶真相”,節(jié)目中詳盡揭露了一個困擾網民多年的老問題——“在花高價買了寬帶服務之后,卻發(fā)現網速并沒有明顯提升”。清華大學網絡中心副教授在節(jié)目中接受采訪時表示,全國固網寬帶用戶達到的實際帶寬僅是標稱帶寬的55%,網民在帶寬上花的錢將近一半都是冤枉錢。

其實,“假寬帶”一詞并不新鮮,早在去年12月時,國內獨立第三方調查機構DCCI(中國互聯(lián)網數據中心),就發(fā)布了一份《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報告中稱,中國絕大部分用戶正在使用“假寬帶”,即實際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速率的寬帶服務。

但面對這樣的“假寬帶”,用戶往往很難判斷,這到底是受到帶寬共享、傳輸損耗、服務器響應慢等因素影響,還是因為被寬帶運營商所“欺騙”,因而也就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在這方面,國外有些經驗可以借鑒。

比如,美國運營商AT&T向寬帶用戶提供測速軟件,如果網速低于名義網速的80%,用戶可以投訴并立刻得到解決問題的答復。與之相比,我國網民使用的平均網速只有名義網速的55%,這顯然不僅僅是“技術損耗”,而是有更多的“人為因素”。

本次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所揭示的,正是寬帶“又貴又慢”背后的部分真相。因為運營商長期吃“鐵飯碗”,不僅導致他們缺乏開拓市場提高服務的動力,更導致二級乃至三級小運營商借機“大包干”,以代理之名行“分級壟斷”之實,將一級運營商省級共享的模式復制到城市甚至小區(qū),把手頭有限的寬帶資源賣給盡可能多的用戶,從而以近乎行騙的手法獲取暴利,造就了有中國特色的“假寬帶”。

可以發(fā)現,中國式“假寬帶”背后的根源問題,正是壟斷。根本的解決辦法,當然是破除壟斷。不過,對消費者來說,當務之急還是要做到明明白白消費,少花冤枉錢。因而,監(jiān)管部門或許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為網民提供科學準確的測速服務,幫助消費者鑒別家中的寬帶到底有多“寬”。對于那些寬帶造假、網速縮水的運營公司,應勒令其按照實際帶寬服務,退還消費者所交的冤枉錢。同時,對存在明顯欺詐行為的運營公司,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中國的網民已經數以億計,面對“所有寬帶都是這樣”造假的情形,監(jiān)管部門不能再回避問題,即便一時拿不出治本的辦法,對這種靠行騙牟取暴利的行為,也要加強監(jiān)管,挽回消費者的經濟損失。

□伯通(媒體人)

據調查,國內超半數用戶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業(yè)內人士稱,國內多地寬帶運營商從上一級運營商購買寬帶,再轉售給用戶牟利。為獲得最大利潤,寬帶公司常用共享帶寬冒充獨享帶寬。(《新京報》)

寬帶缺斤短兩、網速嚴重偏慢的現象絕非個別,類似的質疑其實也早就屢屢聽聞。只不過,這次是因著央視調查的“權威發(fā)布”,“寬帶不寬”的老癥狀,才又被當作“新病情”而引人吐槽。這當中,人們最最不愿面對的“真相”是:某些寬帶公司的業(yè)務員終于透出內幕,寬帶網速達不到承諾標準,已成行業(yè)內的一個普遍現象。

“寬帶不寬”何以成了“業(yè)內行規(guī)”?哪怕回應的理由有著千萬條,我看都不敵運營商們最不想說穿的一句話——中國的寬帶用戶最好忽悠與糊弄!上菜市場買菜遇到缺斤少兩,還能理直氣壯地前去要求補足分量;可到了“寬帶行規(guī)”那兒,收你的是“最高寬帶”的資費,即使明知“貨不對板”,也難找到維護消費權益的寬暢門路。

“寬帶不寬”看起來是運營商家魚龍混雜,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可說到底,卻也映襯了相關監(jiān)管執(zhí)法部門的睜眼閉眼、得過且過。按理說,你運營公司收了承諾用戶網速標準的費用,就得保證提供與之對等的寬帶服務。然而,當國內超半數用戶實際寬帶下載速率已被“截留克扣”了,管理之手還是那么的軟弱無力,能怪公眾指責你們“兩眼一抹黑”、“出工不出力”嗎?

“寬帶不寬”的網絡瓶頸現象,還反映了國民精神文化待遇和權利的雙重缺失。在不少發(fā)達國家,寬帶建設與網速提升,是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和強力確保的考核要素。而在我們的不少地方,盡管也會時常提上幾句“加強網絡建設”的話,卻往往有意無意地疏忽了,其中的關鍵一項,應該是不容含糊的“網速建設”。

共享帶寬冒充獨享帶寬,名義寬帶就是“收費寬帶”——正如網友憤然議論,天底下這么美妙的事情,也許只在咱們這兒還能快活存在,且漸漸成了“業(yè)內行規(guī)”吧!給公眾一個測試真實帶寬與網速的條件,其實可能比家里用電安個電表還容易,為什么網絡運營商們胡亂獲利了這么久,相關監(jiān)管部門連個這樣的腦筋都不想動一下呢?!

確實,說到解決現實社會中的種種難題,人們常會聽到一句“需要綜合治理”的說辭。但是,說一千道一萬,還不如實實在在地瞄準目標埋頭干起來。人們完全有理由希望,這樣“事實治理”,能夠以最快迅速看到真正的成績與實效。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日前指出,不少寬帶運營商提供寬帶不達標,假寬帶現象普遍。對此,聯(lián)通和電信表示不回應,稱報道假寬帶是針對二三級寬帶運營商。360則稱,寬帶測速器科學,測速結果值高于網絡運營商宣稱的網速值,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部分運營商“搞小動作”。(10月9日《新京報》)

假如明明事不關己,其實不妨高高掛起,在這個“躺著也可能中槍”的年代,沒事別去對號入座,往“槍口”上湊,也不失為明智的處世哲學。在這方面,擁有國內寬帶骨干網,作為寬帶運營大鱷的聯(lián)通、電信,看來深得此道。面對近日曝出的“假寬帶”黑幕,盡管對于“不明真相”的圍觀公眾而言,聯(lián)通、電信等寬帶運營商,恐怕難免成為眾矢之的,并陷入輿論危機,不過,身處漩渦中的聯(lián)通,電信卻相當淡定,不僅作壁上觀,甚至根本懶得搭理,不予回應。

的確,作為有著充沛帶寬資源的電信運營商,“假寬帶”這種“掛羊頭賣狗頭”的下三爛伎倆,大鱷們自然不屑于此。既然聯(lián)通、電信對自身的寬帶業(yè)務頗有信心,作為中規(guī)中矩、誠信經營的寬帶運營商,當然沒理由明明無辜的躺在那兒,卻非得主動站起來為別人擋槍子。這個時候,“不回應”倒是比費盡口舌的越描越黑來得務實和明智,也有助于公眾去鎖定“假寬帶”的真正罪魁禍首。

不過,聯(lián)通、電信的“不回應”,究竟是否能徹底撇開與“假寬帶”之間的干系,恐怕同樣不能全聽憑其一家之辭。事實上,盡管在聯(lián)通、電信看來,“假寬帶”所針對的僅僅是二三級寬帶運營商。但是,作為國內寬帶骨干網的擁有者,同時也是國內寬帶業(yè)務的一級運營商,國內的寬帶業(yè)務說白了其實全都跑在聯(lián)通、電信的寬帶骨干網上,即便是二三級寬帶運營商,其實也是從聯(lián)通、電信那里租來帶寬再去經營的。

就算房客犯事,不應隨便讓房東連坐。但撇開聯(lián)通、電信這類一級寬帶運營商有無“假寬帶”貓膩不論,作為一級寬帶運營商,顯然不會對寬帶業(yè)務領域的這類普遍貓膩毫無察覺,全然不知。相反,作為寬帶資源的出租者,聯(lián)通、電信們自然不會不知道二三級運營商要想獲利,會用怎樣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便聯(lián)通、電信在“假寬帶”問題上真的從未濕過鞋,但這一現象蔚然成風的背后,聯(lián)通、電信們至少扮演著睜只眼閉只眼的縱容者角色,而相比為了盈利而不得不在帶寬上“弄虛作假”的二三級運營商,聯(lián)通、電信們恐怕才是“假寬帶”的最大獲利者。作為“假寬帶”鏈條中如此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豈有故作清白,還“不回應”之理?

事實上,寬帶究竟有多寬?對于這樣一個電信專業(yè)命題,普通用戶自然很難搞得清楚。很多用戶甚至至今不明白為何明明自家的包月帶寬,何以下載速度卻遠遠不及,盡管因此便質疑運營商“掛羊頭賣狗肉”,也不免冤枉。然而,既然“真帶寬”的專線入戶,也未必能保證對應帶寬的下載體驗。寬帶有多寬本身成了難以分辨,假作真時真亦假的事情,恐怕誰也不能保證其中不會暗藏貓膩。寬帶利益鏈的末級分食者自不必說,聯(lián)通、電信們的清白其實同樣需要打上個問號。真實的情形是,寬帶究竟有多寬,本不能被入戶帶寬一葉障目。而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共享寬帶作為普遍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聯(lián)通、電信們同樣并不例外。

一言以蔽之,“假寬帶”的鏈條上,聯(lián)通、電信即便不是始作俑者,也絕不那么無辜。至于對“假寬帶”的“不回應”,與其說證明了清白,毋寧說是再次暴露出壟斷者一以貫之的“霸王”嘴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