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剛,男,詔安縣人民法院正科級審判員,參加工作30多年來,工作認真,作風踏實,清正廉潔,家庭和諧,孝老愛親,家風良好,妻子知書達禮,賢妻良母,教子有方。張俊剛多年來精心照料病妻,不離不棄,被眾人傳為佳話。
孝老愛親,盡職盡責
張俊剛的妻子是下崗工人,2010年的夏天,張俊剛因患急性肺炎到廈門某醫(yī)院住院,其妻在護理丈夫期間,卻被查出患有三叉神經鞘瘤,雖是良性腫瘤,如不及時切除,隨著腫瘤慢慢增大,擠壓三叉神經等正常器官,將造成癱瘓最終導致死亡。醫(yī)院的神經外科主任講,此病例手術該院從未做過,建議轉院。妻子當即表態(tài),她愿作第一例,不管結果如何,都能面對。同時主任還告知,術后的后遺癥將是異常痛苦并伴隨終身。手術前,同是病號的夫妻倆互相攙扶,傍晚時分在醫(yī)院里散步,互相鼓勵,共同抗擊病魔。在單位領導和親友的關心支持下,解決了醫(yī)療費用的難題,在廈門施行了開顱手術,術后發(fā)生了腦脊液滲漏的并發(fā)癥,經醫(yī)生精心治療,終于化險為夷。
2011年期間,80多歲全身癱瘓的老父親被張俊剛接到家里,他一邊照顧老父親和正在康復的妻子,一邊堅持上班(為不耽誤手頭工作,有時在家里加班),孩子在外地大學念書,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可想而知。有時老父親要到醫(yī)院檢查或者理發(fā)什么的,張俊剛都要從五樓背下來,用殘疾人專用車推著走,之后再背上五樓,一趟下來,大汗淋漓,雙腳顫抖,整個人都虛脫了。張俊剛認為,孝順父母是子女份內的事,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對父母的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享用,更應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父母在,家就在?!拔萋┢赀B夜雨”,2011年9月份,其妻在作術后復查時,發(fā)現第一次腫瘤切除不徹底,殘留物再次長成腫瘤,直徑已達3.8厘米,同樣危及生命,張俊剛決定繼續(xù)治療。又是在單位領導和親友的關心支持下,籌集到了必要的醫(yī)療資金,聯系上廣州市某醫(yī)院一位知名專家,再次作開顱手術。
妻子的命雖保住了,但麻痹、脹痛、失眠、暈眩、抑郁等各種癥狀,每時每刻都在困擾著她,痛不欲生,時常流露厭世情緒,張俊剛總是想方設法開導、鼓勵她,百般呵護,尋找生活中的樂趣亮點,搜集哲理小故事,講笑話、趣聞,有時帶她散散步或兜兜風,增強生活信心;千方百計尋醫(yī)問藥,盡量減輕她的痛苦;還買來紅外線理療燈、按摩器等器械,邊學邊用。家庭和親友的關愛給了妻子極大的勇氣,憑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終于走出陰影,遂漸進入漫長的康復過程,近年來還能幫忙做一些家務活。她清楚,有因必有果的道理,疾病是自己往昔的業(yè)力帶來的果報,痛苦應當自己承受。她認為自己是死過兩回的人,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感恩醫(yī)生給了她二次生命,感恩法院領導和同事的關愛,感恩家庭和親友的關愛。每當到醫(yī)院復查時,醫(yī)生也贊嘆道,能康復得這么好,是親情的力量。是呀,一對患難夫妻共同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嚴格管教,家風良好
張俊剛夫妻倆在子女教育方面,扮演慈父嚴母的角色,妻子心地善良,知書達禮,賢妻良母。他們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從小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對于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幫助,孩子漸漸懂得致謝。他們嚴格要求孩子,又盡量不斥責,父母耐心傾聽,正確引導,以理服人,有事全家人一起商量,當夫妻之間有分歧時,盡量避開孩子。女兒從小耳濡目染,感受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移風易俗,樹婚嫁新風
2015年5月份,張俊剛夫妻唯一的愛女結婚了,對于女兒的終身大事,他們全家人達成共識,根據中央的規(guī)定精神,一切從簡,不收彩禮,不請客,不收禮金,事后才告知親友。
張俊剛一家人善良、忠厚、誠懇、謙和,家庭和諧,成員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他們心存感恩,并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當法院領導確定張俊剛為最美家庭人選時,多次被他婉拒,他認為夫妻是緣,婚姻就是責任,只是做了份內的事,不足以掛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