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到2009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仿佛坐了一回過山車,經歷了一個高漲——低迷——高漲的輪回。去年,房價的快速飛漲使得大多數城市居民即使“踮起腳”也很難買得起房。有鑒于此,政府調控政策接二連三地出手。
從政府已經出臺的政策看,大致有三個特點:一是去杠桿化,就是提高開發(fā)商拿地的首付比例,以及提高購買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二是加大保障型住房供應,平抑市場有效的自住性需求;三是試圖改變投資者預期,如近期媒體所報道的未來開征物業(yè)稅的可能性。客觀地說,政策“組合拳”目前似已產生初步效果,有消息稱現(xiàn)在國內各大城市房地產交易量明顯下降,表明市場觀望氣氛有所加重。此外,盡管房價同比上漲幅度依然較大,但環(huán)比漲幅已漸顯鈍化。
盡管政策“有形之手”頻頻出招,但對今后房價的走勢,大多數人心里沒底。從輿論壓倒性傾向看,絕大多數人認為房價不該再漲。但現(xiàn)實往往比較冷酷,該不該漲是一回事,會不會漲是另一回事。有經濟學家分析,近些年中國城市房價的上漲除了與經濟高速發(fā)展帶來的城市化率快速提高有關之外,還與貨幣供應量有關。從1985年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大約以高達22%的復合年率增長了24年,目前這種極高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必然伴隨著極高的名義收入增長。以香港為例,香港絕大多數的房子價格在1997年前出現(xiàn)過大漲。
在1997年以前的二、三十年,香港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一直以雙位數復合增長。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增長率更高達20%-25%。1997年以后,香港貨幣供應量的增速跌到10%上下,在2002年甚至出現(xiàn)了負增長率。近幾年,該增長率也只是單位數而已。與之相對應的是,1997年以后香港房價除了豪宅高于以前的水平,其他房子價格漲幅不大。本來,大量印鈔票的結果終究是通脹,但是制造業(yè)在近幾十年的進步,大量的產能過剩以及產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快速擴張的能力使現(xiàn)代通脹發(fā)生了變種,變成了資源和資產(房產和股票)的價格膨脹,而不再是產品價格上升。
那么,今年房價的上漲勢頭能否有所平緩?短期看政府的干預程度或將是關鍵性的因素。有房地產業(yè)內人士分析,目前的房價或已處于階段性高點,政府對樓市調控的后續(xù)政策是否會進一步強化,一是取決于房價的上漲勢頭是否得到抑制,二是看其它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如出口與消費)是否樂觀。假如其他拉動經濟的因素可替代房地產投資拉動,那么政府調控樓市的政策或趨于強化。
- 2010-01-09遏制房價必先掌握房價上漲的“核按紐”
- 2010-01-08任志強:平抑房價先緩和城市資源差距
- 2010-01-07期待物業(yè)稅給瘋狂房價猛烈一擊
- 2010-01-06觀望之后房價該怎么走
- 2010-01-05僅靠增加供地無法平抑房價
|